2007年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大建设推进年”为抓手,全县勇于创新,抢抓机遇。全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26.3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10%。人均GDP 11705元。第三产业结构为15.7: 45.6: 38.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9%。在调查的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1.3%,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4%,衣着价格上涨0.7%,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上涨5.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6%,交通和通信下降1.4%,娱乐教育和文化。

第二,农业

2007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现价)6543.8+0.43亿元,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8.6%。其中,农业产值7.7亿元,增长10.9%;林业产值1.2亿元,增长5%;畜牧业产值5654.38+0亿元,增长4.1%;渔业产值2亿元,下降4.2%。

全年粮食产量7.8万吨,增长4%。石油产量9083吨,增长3.3%。茶叶总产量为7334吨,与去年持平。肉类总产量24624吨,增长13.2%。水产品产量1.606吨,下降0.3%。蔬菜产量128882吨,增长3.8%。

全年植树1013公顷,义务植树33.6万株。年末封山(沙)造林5667公顷,抚育幼林5360公顷,苗木221公顷。

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172050千瓦,比上年增长2.8%。有265,438辆农用拖拉机和配套农具,392辆农用拖拉机和65,438辆农用运输车。全年化肥施用量(纯量)为15804吨,同比增长6.1%。农药用量为1299吨,同比增长13.3%。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为680吨,同比增长8.65438±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2.27亿元,增长18.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家,其中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家,同比增加3家,工业总产值43.09亿元,增长45.6%,工业增加值6543.8+0.26亿元,增长365.438+0.3%;产品销售率97.8%。

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0.98%。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07亿元,增长40.8%,实现利润3749万元,同比增长8.5%,亏损企业数18家,亏损企业亏损额1772万元。

2007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全县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6家,平均从业人数2789人。建筑业总产值23405万元,增长17.5%,利润10.05万元,增长17.65%,整体劳动生产率8.39万元/人。房屋建筑面积33.4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1,000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县共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47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911万元,同比增长47.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7238万元,同比增长51.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3796万元,同比增长34.5%;房地产投资35877万元,同比增长476.543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304亿元,同比增长67.9%,第二产业投资1.21.5亿元,同比增长79.2%,第三产业投资222457万元,同比增长331%。

2007年,全县房地产企业完成开发投资35877万元,同比增长476.5438+0%。商品房在建面积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5%。房地产投资提高了县城的档次和城区的居住环境。商品房销售情况良好,年末空置面积2.2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421%。

动词 (verb的缩写)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1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县域零售额77827万元,增长1.01.365438元,增长65438元。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4965.4万元,增长16.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8965万元,增长22.4%,其他522万元,增长32.2%。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265438美元+0.6百万,下降1.5%。其中,出口总值265438美元+0.69万元,增长2%。

招商引资工作卓有成效。2007年新引进内资项目126个,协议投资额26亿元,市外实际到位资金6543.8+0.73亿元,同比增长44.2%。全年利用外资887万美元(含捐赠),同比增长65.438+08.8%。

旅游经济再创新高。2007年,注重资源整合和创新营销,继徽州古城、唐越牌坊集团之后,新安江山水画廊通过4A景区考核验收,荣获“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称号。全年旅游总收入654.38+0.485亿元,同比增长654.38+0.42.9 %;旅游人数252万人次,同比增长48.2%。其中,入境接待人数107万人次,同比增长46.7%,外汇收入1639.8万美元,同比增长398.4%。

不及物动词金融与财务

2007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841.9万元,同比增长55.4%。其中,国税收入981.3万元,同比增长34.8%,地税收入9321万元,同比增长20.8%。一般预算收入27730万元,同比增长23%。在财政收入构成中,税收收入20427万元,同比增长24.7%,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3.7%。

全年一般预算支出6511.7万元,同比增长261%。一般公共服务101.62万元,教育支出1223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2091.03万元,科技71.3万元,卫生支出4401.00万元,环境保护。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2亿元,同比增长1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6亿元,同比增长13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4亿元,同比增长24%。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随着“科技兴县”战略的实施,我县涌现出金马等17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1,省级1,市级1。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项,市级高新技术产品2项。该县受理专利申请4项,授予专利2项。其中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1(百益公司SBC造纸专用施胶剂)。2005-2006年度,歙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教育协调发展。2007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78.63%,小学入学率为99.64%,初中入学率为98.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43.4%。全县各类学校学生总数68788人,下降3%。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30617人,增长1.7%;职业中学在校生5008人,增长18.4%;小学生24569人,下降17.5%。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725人,小学专任教师1969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225人。普通中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789人。普通中学每名教师学生数为17.7。

八。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增加值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2007年,全县完成了98个行政村84个256公里水泥项目。道路货运周转量6181.3万吨公里,道路客运周转量64362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服务有序进行。邮政业务总量2286万元,同比增长25.3%。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超过20万户,互联网用户超过8000户。

九。文化、健康和体育

文化事业有序发展。2007年全县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00场,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138,000册。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一座,卫星电视接收发射台75座,广播覆盖率80%,电视覆盖率86%。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6800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7050户。

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全县有医院和卫生院36所,床位936张,卫生技术人员103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06人,注册护士353人。36.53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为87.8%。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2007年成功举办或承办了“软杯”健身舞、黄山市第二届业余自行车赛、“歙县乒乓球个人赛”、“软杯”环城越野赛,参赛人数达800余人。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奖牌。

X.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部门统计,2007年底总人口为490990人,总户数为168401。其中农业人口428206人。出生4364人,死亡3359人,出生率为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

城市居民的收入在增加。2007年,全县职工年平均工资20001元,同比上涨24%;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9387元,同比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同比增长17.3%。

社会保险稳步推进。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2381人,同比增加12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482人,同比增加10.1%;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102人,同比增长4.8%。享受城市低保人数60492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14695人。

XI。安全生产

2007年,全县安全生产呈现健康稳定发展态势。* * *县发生事故122起,同比下降28.9%;死亡26人,同比下降10.3%;受伤人数197人,同比下降24%;直接经济损失171万元,同比下降31.4%。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因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45人,同比下降18.2%。

描述:

1.本公报中全县生产总值和各行业增加值为初步统计。

2.全县生产总值绝对值和各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