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汶川女科学家专利
无论什么时代,科学家都是一个值得尊重和铭记的群体。不是每个科学家都像牛顿或爱因斯坦一样知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知名时就不重要。相反,正是有了许多这样无私的科学家,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科学才能进步。
很多人听说过男性更擅长数学和物理。在一些人的认知中,男性也比女性更理性,更擅长科研。
但其实一个人的成就不应该以性别来划分。作为中国的女科学家,李爱珍和其他许多女科研人员一样,也用自己的成果打破了这种偏见。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一直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女科学家,却四次申请当中科院院士被拒,最终被美国选为中科院院士。李爱珍,1936,福建人。她从小就爱学习,考上复旦大学后依然成绩优异。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在十几年的工作时间里,李爱珍在学术领域刻苦钻研,发表论文256篇,获得国家专利28项。
她研究半导体材料很久了,总想在自己的领域有所突破。这些成绩并没有让李爱珍慢下来。直到1980,李爱珍终于得到了去美国做研究学者的机会,这是好事。但去了美国后,李爱珍身边开始出现一些不好的声音。有人质疑她不爱国,去了美国就再也不回国,但李爱珍心里很清楚。她只是去美国学习深造,并不是为了追求优越的生活,所以她现在。
当时中美两国的科技水平差距很大。美国的许多科研成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由于受到限制,有些技术无法传到国内,于是李爱珍开始投入分子束外延等当时国内还没有的新兴设备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在发现中国的量子级联激光器远远落后于美国后,李爱珍回国后致力于相关研究。这项关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研究,李爱珍花了20多年才取得了一些成果。幸运的是,她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学术界都得到了认可。
虽然当时已年过六旬的李爱珍几十年来勤勤恳恳地参与国内科研,为中国科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她四次都没有申请成为中国的院士。因为没有同时获得其他六位院士的推荐,李爱珍在申请中科院学士学位的过程中四次受挫。但没想到她在家里失意,却第一个当选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对于科学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誉。虽然国内外对她的待遇差别很大,但李爱珍并没有抱怨。或许对她来说,当选中科院并没有那么重要。毕竟,人们看到了她的成就,她问心无愧。
2001,退休后的李爱珍依然从事着她热爱的工作。也许对她来说,她所做的一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是一份工作,而是成为了她的爱好,成为了她一生的追求。她不在乎能不能拿到中科院的头衔,只在乎把自己奉献给国家,为国家培养像她一样的接班人。很多人为李爱珍院士的遭遇感到委屈。在国家需要她的时候,她没有因为国外待遇更高而抱怨祖国,也没有离开过。结果国家没有给她应有的荣誉。但作为一名科学家,李爱珍并不是长期痴迷于名利。对于现在的她来说,不管祖国是否还需要她,她已经把自己奉献给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