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有多少种模式?
(1)编码管理模式。代码管理模式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详细的知识代码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公司内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调用。
编码模式侧重于对信息技术进行大量投资,以便开发一个能够快速收集和传播知识的管理系统。然后重用这些知识,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获得收益。
知识可以非常快速地无限多次重用,这是该模型的主要特点。它不仅节省了工作时间,而且降低了信息交换的成本,使得产品和服务的成本非常低,经济效益极其显著。
在这方面,戴尔公司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花了巨资开发了包含40000种“组装技术”的知识管理系统(竞争对手是100种),但销量增长很快,达到1999,销售收入4119亿美元。近年来,公司利润每年以83%的速度递增。Axe公司开发的综合门诊决策系统也颇为相似。据统计,这个系统的每条记录在1年中被使用了8000次以上,使得电话咨询费用非常低,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客户。目前公司占据电话医疗市场50%的份额,利润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
(2)个性化管理模式。个性化管理模式是指知识和知识的拥有者不分离,他的知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来传播和共享。
个性化管理模式注重人力资源的投入,引进大量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积极投入巨资鼓励他们与公司其他员工和客户直接交流,以广泛传播知识。通常情况下,引进的专家学者的知识是非常复杂和深刻的,在整个社会中的存量并不多,相对于社会需求来说是极其稀缺的。所以要求高价给客户提供享受这些知识的机会是合理的。比如1997,麦肯锡顾问平均一天收费200美元,安德森公司相关数据收费600美元。
个性化管理模式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以客户为导向。它旨在通过获取、开发和转让关于客户需求、偏好和商业条件的知识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二是树立企业员工对知识的责任感。即通过支持员工建立识别、维护和拓展自身知识以及更新和享受知识资产的责任感,让每个员工意识到知识对于其竞争激烈的工作的重要价值;第三,重视无形资产管理,充分发挥专利、商标、经营管理经验、客户关系、企业组织体系等无形资产的作用,是管理模式的目的。管理的重点是无形资产的更新、组织、评估、保护、增值和市场交易。
对于以上两种知识管理模式,哪种更好?从企业团队管理的实践来看,每个团队都要根据自己的竞争目标、内部知识和企业文化做出具体的选择。基本上,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要锁定一种模式作为主要管理模式,另一种作为辅助。比如有些团队、小组有很多个性化的知识,比如很多专家、技术专家,那么就需要挖掘任务型的知识,也就是根据团队内部的知识类型。如果我们为一个没有高科技知识的企业团队挖掘知识,很难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