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标杆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企业来说,实施标杆管理对于发现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更高的经营业绩有着非同寻常的积极作用。沿着标杆管理的道路正确而持续的前进,完全可以使企业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但如果只看到标杆管理的实施能给企业带来这些深刻的变化和好处,没有任何障碍和问题,显然是太主观和幼稚了。事实上,任何企业在实施标杆管理的过程中,都可能有很多“陷阱”。当然,如果企业在决定实施标杆管理时,能够综合考虑目标的关键要素,从规划设计到各个阶段的控制,那么就可以有效避免一切可能的“陷阱”。但仍有几个方面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即使是最好的企业,也有可能被后来者赶超。可谓“江山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比如曾经的感光材料行业巨头柯达,在数码技术的冲击和竞争下,退出市场,以破产告终。讽刺的是,柯达最早发明了数码影像技术,拥有最多的数码技术专利!

因此,实施标杆管理的企业通过标杆学习,复制了行业内优秀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并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例如1至3年)来实施实践,但很有可能这些方案实施后,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最佳管理实践已经过时。导致企业没有达到预期的标杆管理目标和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在开展对标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目前最好的企业的对标经验,还要特别关注那些即将成为“第一”的企业和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标杆管理活动应贯穿始终,随时吸收当时的最佳实践,并不断将其添加到标杆管理的实施计划中。

第二,现在很多企业和组织对标杆管理非常迷茫。原因是即使把竞争对手当作标杆,也没有通过标杆达到预期的业绩,更谈不上行业内明显的竞争优势。问题是,企业在进行对标管理的时候,对标对象(竞争对手)也在推进,而且很可能在加速。结果市场份额没有增加,竞争力反而减弱了。因此,实施对标管理的企业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对标的层面。只是因为竞争对手这么做了,他们就会跟风,甚至完全抄袭。应该是不仅要了解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还要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背后的关键成功因素和行动计划是什么。从而更广泛地学习最佳实践,从简单的标杆模仿进化到动态创新和持续改进,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稳步前进。企业完成了从对标到对标的演变,管理体制和管理思维完成了从对标管理到对标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