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和低温是两回事。有什么区别?
开放分类:科学
制冷本质上是减缓空气中分子的运动,形象点说就是冷却空气。从天然来源如天然冰到人工制冷的过渡是制冷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在1777,奈尔尼。杰拉勒硫酸吸水制冰试验;1810年,J.Leslie的硫酸-水吸收制冰装置;1859年,F.Carre做了一台氨水吸收式冰箱,在1860申请了专利。C .蒙特和B .冯·普拉特制造的氨-水-氢扩散吸收式制冷机获得1920专利。20世纪中期,电动压缩式冰箱在常规制冷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近30年来,吸收式制冷和热泵技术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列入欧洲焦耳计划的吸附制冷研究分析项目使吸附制冷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制冷系统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压缩机、冷凝器、节流组件和蒸发器。四部分按一定顺序用铜管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系统,系统中充入一定量的制冷剂。空调用的一般制冷剂是氟利昂,过去一般用R22。现在,一些空调已经采用了新型环保制冷剂R407。以上是蒸汽压缩制冷系统。以制冷为例,压缩机从蒸发器中吸入低温低压的氟利昂气体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氟利昂气体,然后流经热力膨胀阀(毛细管)并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氟利昂汽液两相物体,然后低温低压的氟利昂液体在蒸发器中从室内空气中吸热,成为低温低压的氟利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后,释放热量,空气温度下降。如此反复压缩-冷凝-节流-蒸发的循环,制冷剂不断带走室内空气的热量,从而降低室内温度。制热时,通过切换四通阀改变制冷剂的流向,使室外换热器成为蒸发器,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内蒸发成为冷凝器,将热量辐射到室内,达到制热的目的。
制冷剂一般采用氟利昂或溴化锂。
/view/68352.htm
低温
开放分类:生物,温度
制冷技术是研究获得低温的方式、机理和应用的科学技术。从广义上讲,凡是低于环境温度的都叫低温。
根据在不同低温区域获得低温的方法和研究对象,制冷技术可分为一般制冷技术和深冷技术。传统上一般的冷却技术称为制冷技术,深冷技术称为低温技术。一般冷却技术的研究范围在一般冷却区,低温技术的研究范围在低温区。他们以120K的温度为分界线。从环境温度到120K(约-153度)称为一般寒区,从120K到绝对零度(-273.15度)称为深寒区。(20K到0K也叫超低温或低温区)获得低温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一般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种。
/view/316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