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作文300字
承载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使命的综博会首次被带到发展中国家,结束了它是“发达国家专利”的历史;城市第一次以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方向为主题;首次设立练习区,开启了世博后练习的先河。在159的世博历史中,上海世博会正在人类追求科学发展的不断征程中树立新的坐标。
跨越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空前聚会
5月1日,随着神奇的“磁悬浮”金钥匙转动,世博会历史上参展人数最多的文明盛会正式拉开帷幕。随后的180天,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内的42个自建馆和11联合馆正式开门迎客。
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188个国家馆日,29个国际组织荣誉日,预计国内外观众将超过7000万人次...上海世博会将历史性地成为一次前所未有的跨越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盛会,成为人类对未来城市美好生活的集体想象。
开园第一天,法国馆挤满了外来者。热情的游客早早排队,以“感知城市”为主题,一睹法国的魅力。在博物馆里,印象派画家的传世佳作被集体呈现——塞尚的《咖啡壶旁的女人》、博纳尔的更衣室、梵高的舞厅、米勒的《晚钟》、马奈的《阳台》、高更的《用餐》、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塑《青铜时代》,等着品鉴。
七件“国宝”同时在国外展出在法国历史上非常罕见,五件物品的保险金额超过6543.8亿欧元。上海世博会法国馆馆长弗兰克·塞拉诺(Frank Cerano)表示,仅在近半个世纪前,戴高乐将军还特别批准将《蒙娜丽莎的微笑》送往美国展出。法国《费加罗报》称:“全法国都在为世博会而努力。”
正在参观世博园区的复旦大学英国留学生商飞惊叹道:我无法想象还有什么展览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不仅仅是法国。在上海世博会上,许多国家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国宝和凝聚文明结晶的案例。丹麦“小美人鱼”、塞舌尔国宝阿达博拉象龟、新西兰银爵、日本新概念车、俄罗斯月球车...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上海博物馆馆长陈证实,本届世博会的博物馆和城市足迹馆共展出330件顶级珍品,“这在世界近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它看起来就像太空堡垒的“紫蚕岛”——日本馆一开门,游客就蜂拥而至。这座覆盖着太阳能发电装置膜结构的“呼吸”展厅,将通过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历史与未来的精彩展示,启迪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21世纪城市生活新形态的思考。
俄罗斯首次在世博会设立自建馆,德国建了参加世博会以来最大的展馆...“未来的种子”、“梦想的力量”、“文化的传承”、“城乡互动”...未来的精彩画卷在黄浦江畔开启,多彩的文明之旅启程,在这里奏响心灵和谐的幻想——一个跨越鸿沟的全球文明,在世博园区汇聚。
“无论从规模、资金、资源和智慧来看,各国在上海世博会上对本国展馆的投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说:“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文明盛会。”
世博会从这里开启了一个新境界。
159年前,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水晶宫举行,获得了巨大成功。水晶宫里,各国国旗飘扬,游客摩肩接踵。20多个国家参加了展览,600多万人参观了展览。展览面积9.6万平方米,展品654.38+0.4万余件。然而,进入21世纪后,世博会的光辉似乎正在消退,甚至出现了“世博会过时论”。
今天,159岁的世博会,充满了中国和上海的新青年。上海世博会对世界的贡献远不止是一场盛典、一场盛会,它从这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传统的产品展示扩展到创新理念和经验的交流,从现实成果的展示扩展到对未来的展望和想象,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特色,也是世博会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在世博园浦西花园区约15公顷的展区内,“宜居家园”、“可持续城市化”、“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建成环境科技创新”四个领域的“活”案例,像磁铁一样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参观者惊讶的目光。从别出心裁的大竹楼到“零碳社区”,从上海的“上海生态学家”到台湾省的垃圾零掩埋,从建筑的新结构到新能源的利用,一个个惊人的案例探索着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种种可能。
上海世博会首创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是“实践未来”的首创。“城市最佳实践区”集中展示了各种“代表性城市”的生动现实和前景。“打开未来城市的大门,引领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城市、自然的和谐,推动建设安全、文明、幸福的城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特斯对此大加赞赏,表示未来每一届世博会都要展示“最佳实践”,世博会的“实践之旅”将从上海开始。
在蒸汽机轰鸣声中诞生的世博会第一次走进中国,也让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与世博会结缘。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表示,上海世博会开启了世博会历史的新篇章,使世博会走进了发展中国家,真正使世博会成为人类的一次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