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测谎仪是通过犯罪心理学发展出来的?

测谎作为一种技术,起源于心理学早期的实验研究。1895年,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c·切萨雷·龙勃罗梭第一次使用科学仪器撒谎。当嫌疑人被问及是否与案件有关或是否知情时,他用水纹脉搏记录仪测量并记录被讯问人的脉搏和血压变化。1905年,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魏太模首次运用心理学中的自由联想原理进行测谎实验。他以受试者接受“关键刺激词”信息后的反应时间作为检测的生理指标。1914年,欧洲人本·努西(Ben Nussi)首次成功使用呼吸计说谎,认为呼吸模式常随说谎而改变。191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maston研制了一种脉搏血压计,用于在测谎过程中获得周期性和非连续性的血压变化记录。

第一个实用的测谎仪是约翰·a·拉森在1921年发明的,当时他还是加州大学的一名医科学生。拉森的多记录仪是将血压计和呼吸计结合起来发明的,可以连续记录血压和呼吸。1926年,美国发明家伦纳德·基拉(Leonard Kira)申请了另一项测谎仪专利。Kira是Larsen测谎仪和GSR装置结合成功发明的。其中GSR是电流皮肤反射的简称,是精神紧张引起的皮肤电流传导性的变化。这个生理指标的测量技术早在19年底就发明了。20世纪20年代,警官基拉是拉森在加州伯克利警察局进行测谎测试时的早期助手。具有三个输入通道的Kira型测谎仪很快被许可用于刑事预审和控制商业机构中的雇员招募或盗窃。1945期间,基拉的助手约翰·里德总结了之前的工作,用自己的簧片式多项记录仪进行了测谎实验。该仪器可以同时记录受试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流和肌肉活动。当时使用的是气动记录,簧片多项记录仪也被称为第二代测谎仪。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现代录音机和多通道仪器。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和压电晶体都可以用作传感器。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电子多光谱记录仪,由换能器、放大器、滤波器和电磁感应笔组成,可称为第三代测谎仪。1966年,美国测谎协会由多家测谎机构联合成立。该协会帮助检查测谎仪的使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开发了一种隐藏式测谎仪,它使用复杂的光学扫描仪来测量瞳孔扩张,使用红外扫描仪来监测皮肤温度,使用微波干涉仪来测量呼吸稳定性,甚至使用人体气味探测器。测谎仪的特点是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可用于非接触式测谎,但不适用于不在场的人。其中,Baender在1933中发现,眼睛的虹膜是由自主神经控制的,强烈的情绪会使其扩张。在1951中,爱车证实了强烈的情绪可以降低手和脸的温度。70年代,测谎史上的新突破是两种被称为第四代侧说谎者的语音张力分析仪。1972年,美国艾伦·贝尔等三人发明了心理压力测试仪,70年代中期获得专利。它检测声音微抖动引起的频率调制,可用于解读测谎仪。几年后,佛兰德斯·弗洛雷斯发明了语音重音分析仪。它检测被测者声音中的低频调幅。语音测谎可以使用录音设备,所以允许受试者不在现场。

1981年,我国有关部门从美国引进了两台Mark-II语音分析测谎仪,初步开展了测谎实验和研究工作。1O年后,中国研制的第一台测谎仪——PG-I心理测试仪问世。。

2001美国国防部的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激光测谎仪,可以远距离记录一个人的心理压力水平。目前测谎仪研究设计的前沿都是计算机辅助处理,记录处理的生理指标从2到12不等。

2002年4月3日,联邦调查局(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宣布,美国联邦调查局将采取管理措施加强内部安全,包括对雇员更多地使用心理测试技术。米勒表示,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研究如何在其员工中扩大心理测试的范围,并将对超过1000名员工进行新的心理测试。尤其是“9.11”之后,很多民间机构也酝酿并开始实施心理测试。例如,航空安全咨询服务公司为航空安全提出的安全预防措施排在第三位,第一位是警犬,第二位是人工检查(警犬训练/警犬搜索、有人看守、Polyraph测试、心理测试、招聘、风险分析、培训:空勤人员、培训:机场人员、培训:基于计算机、培训辅助工具)。在南非,心理测试技术在恐怖主义犯罪的预防措施中名列第一。

2005年,以色列开发了一种新的测谎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确定测试者是否在说谎。这项测谎技术由一家美国公司授权,现在已经制造出一种新型测谎眼镜。据了解,这种眼镜集成了核心的测谎技术,通过内置的LED指示灯显示检测结果。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测谎准确率高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