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调查

历史和现状综述

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课题,动手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调查这个项目的历史和现状。

6.5438+0调查要有一个提纲,以下是这个提纲可能包含的内容。

(1)近年来做了哪些工作?你在做什么?

(2)解决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有什么问题吗?

(3)这些未解决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有什么意义?

(4)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些结论可靠吗?

⑸现有研究工作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6]别人用过哪些研究方法、设备、方法和技术路线?你做了什么样的实验?需要哪些仪器、设备、装置和样品?

一旦在已知的问题,这属于现象,或不合理的方法和不准确的设备?事物的本质决定了什么?

现有实验揭示了哪些新的事实和现象?解释合理不合理?

2 .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文学作品的原则是包罗万象。文学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从文学开始就和同龄人交朋友。“千里难寻知己,朋友多,路好走”。和自己同科的同事是谁?这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系统地理解和熟悉以下内容是非常有益的:

(1)去年有多少文件与该主题相关?最早的文献是什么?有哪些标志性文件?有哪些标志性文件?有哪些基本文件?

⑵谁是这个课题的研究者,他们叫什么名字?这些研究人员收集了所有相关文件了吗?其中,谁是总研究员?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是谁?

(3)这些研究人员属于哪些机构?这些机构的相关工作和文件都收集好了吗?一般的机构有哪些?有哪些重点和著名的院校?高等学府有哪些?研究生院都是什么?企事业单位的研究机构有哪些?

(4)这些机构位于哪些国家?这些国家相关机构的工作都收集到了吗?

文献工作不仅仅是在一些期刊上找学术论文,虽然我们经常这样做。这涉及到文学作品的对象。一般来说,文献调查要全面,要查以下几类文献。

(1)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

(2)学术专著、汇编等相关著作。

(3)专利文献

(4)科技报告

⑸学术会议记录

[6]产品说明书、技术标准、工艺图纸、工艺等企业文件。

如果对后面几类文献不熟悉,那就补“文学课”或者借文献检索的教材看一看。

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是文献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一开始,准备几份清单或在最后列出清单是一个极好的主意。文献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对学科的历史、现状、进展和水平进行总结、分类和整理。就是生成这些列表。清单初稿要及时和老师讨论。1章写作时,一般来说,要用表格形式。以下是你列表中要解决的问题。

(1)经常发表该话题的学术期刊有哪些?一般的出版物有哪些?有哪些有影响力的出版物?

(2)有哪些经典的学术专著?作者是谁?作者是普通科学家?还是著名的科学家?

⑶有参考价值的综合文献有哪些?

⑷本课题涉及的专利文献有哪些类别?你收集了所有同类的专利文件了吗?你查过专利文献的检索出版物吗?

5]哪些科技报告系统与这一主题相关?什么机构编的,发的?你查过所有类似的科技报道吗?

[6]就此话题召开过哪些学术会议?谁组织的?系列学术会议有哪些?下一次会议将在哪里举行?

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为了提高研究水平,启发攻关思维,了解发展趋势。注意,回答以上问题时,重要的是克服“时间陷阱”,养成立即整理相应清单或列表的习惯。有很多博士生认为三年时间很长,“很多时间”。这种意识肯定会让你的研究水平一再打折。

有一个问题值得强调,就是“文献调查用什么方法?”有如下几个原则。

⑴你不能完全通过搜索光盘数据库来搜索文件。对于某些课题,手工获取的文献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可以通过电子手段找到。

⑵请你专业的、有经验的专家和老师指导,找出哪些期刊或文学类型对你最重要。

⑶充分利用文献索引、文摘和参考书目检索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是检索相关文献的最佳检索期刊。其他包括EI、ISTP、CA和美国政府的四大报告(AD报告、PB报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报告和DOE报告)。

(4)通过阅读收集到的资料,进一步有选择地收集每篇论文引用的参考资料。这样的积累就像“滚雪球”一样。

5.如果你的导师和课题组在你进入课题之前已经进行了几年的研究,那么从导师和课题组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完成的学位论文开始文献研究是最明智的。自己总结一份这些文件的清单是有意义的。(本文附件一给出了一个例子)。

[6]做好文件卡。你想想,就算以后我的博士论文有300篇参考文献,我三年平均也就三天做一张张文显卡,工作量很小。文献卡的好处是便于纵向和横向统计,可以长期反复使用,方便借阅不在馆内的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