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写生中的主体意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油画工具和材料的局限性导致了油画技法的复杂性。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油画技法,使油画材料充分发挥表现效果。油画的主要技法有:
(1)透明叠加法,即用彩色油稀释而不加白色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每层干透后再刷下一层是必须的。因为每一层的颜色都比较薄,所以可以隐约显露出下层的颜色,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微妙的色调。比如在深红色层上涂上稳定的蓝色,会产生蓝中透紫的丰富效果,即冷中升温,这往往是调色盘上无法转移的色调。这种画法适合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厚重感,特别适合生动地描绘人的皮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使人感到血液在皮肤表皮下流动。它的缺点是色域窄,制作工艺细致,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容易表达艺术家当下的艺术创作感受。
(2)不透明叠加法,又称多层着色法。绘画时,先用单一颜色画一个大图形,再用多种颜色塑造。暗部往往涂得较薄,中间色调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遮或留,形成色块对比。由于粗细不同,表现出色彩的丰富韵致和质感。透明和不透明的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往往在一幅画中综合运用。当表达黑暗或阴影中的物体时,透明的遮盖色彩法可以产生稳定而深刻的体量感和空间感;不透明颜色叠加的规则,容易在暗部之外塑造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19世纪以前,大部分画家都是用这两种画法,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出作品。有的是画了一层后放了很久,等色层完全干了再画。
③不透明原色法,又称直接着色法。也就是说,在画布上做出物体的轮廓后,凭借物体的色彩感觉或画面色彩的想法进行色彩的铺设,基本上一次完成,用画刀刮掉不正确的部分再继续进行色彩的调整。这种画法,每一笔蘸的颜料较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清晰,容易表现出绘画时的生动感受。19世纪中期以后的很多画家都采用了这种画法。为了达到一次上色后全色层的效果,必须注意笔势的运用,即画法。常用的画法分为平涂、松涂、厚涂。平画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触,画出大面积的色彩,适合在稳定、沉稳的构图中塑造静止的形体;散画是指笔触根据被画体的自然转折趋势,笔触松散灵活;厚涂层是颜料的全部或部分厚堆,其中一些形成高达几毫米的颜色层或色块,使颜料呈现有趣的纹理,增强其形象。
油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包含了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法、肌理、光线、空间、构图等诸多造型因素。油画技法的作用是综合或个别地反映所有造型因素。油画材料的表现充分提供了在二维基础上应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性。油画的制作过程是艺术家有意识地、熟练地掌握油画材料,选择和运用能表达艺术思想的技法,形成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油画不仅表达了艺术家赋予的思想内容,也表现了油画独特的语言。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几个时期:古典、现代、现代。不同时期的油画受时代艺术观念和技法的支配,表现出不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