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代理人资格

法律主观性:

专利代理人是指取得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持有专利代理人执业证书,专职从事专利代理工作的人员。根据《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采用全国统一考试方式,每年举行一次。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包括以下考试科目: (一)与专利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二)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三)专利申请程序、审批程序和文献检索;(四)专利审批标准和审查与无效宣告。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

法律客观性:

专利代理人是指取得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持有专利代理人执业证书,专职从事专利代理工作的人员。专利代理人和律师是两种不同的资质,虽然都是代理法律事务。不要把专利误认为法律问题,律师可以处理,尤其是企业有法律顾问的情况下。特别是要搞清楚我们的法律顾问是否具备专利代理人资格,再决定是否委托他们办理专利事务。一般来说,专利代理人只能办理专利事务,不能办理其他法律事务。律师只能处理除专利以外的法律事务,不能处理专利事务,因为大部分律师没有理工科的技术背景,不了解专利的技术信息,也没有经过处理专利事务的专门培训。鉴于专利代理在专利制度正常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国务院法制办于2011年2月公布的《专利代理条例(修订送审稿)》将“专利代理人”的称谓改为“专利代理人”,并对取得资格证书和颁发执业证书作出了全面规定。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表示,这一变化是为了提升从事专利代理事务的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以及指在中国境内执业需要行政许可的其他专业人员的名称,如律师、医生、注册会计师等。,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专利代理从业人员的姓名,才做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