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材料领域是有待开发的蓝海。许多企业积极参与可降解塑料。

我国可降解材料领域发展空间巨大,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

今年年底前,全国所有地级市将推广可降解塑料。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措施禁塑,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可降解材料产业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2020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今年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和沿海县建成区的商店、药店、餐饮、快递等场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也就是说,今年年底前,可降解塑料将在全国所有地级市普及。

预计全球可降解塑料的比例将大幅增加。

塑料自问世以来,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包装行业、一次性用品行业等,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其巨大的使用量和浪费导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白色污染”,包括河流污染、农田塑料薄膜污染和海洋塑料污染。

今年6月1日,《生物降解塑料及制品的降解性和标签要求》和《生物降解饮用管材》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生物降解材料的推广应用大大加快。

目前全球可降解材料产能约为654.38+0.5万吨,中国目前产能约为80万吨,占比过半。全世界每年使用多达5万亿个塑料袋。2020年全球塑料产量近4亿吨,全球生物降解塑料产量仅为654.38+0.227万吨,仅占塑料总量的0.3%。

招商证券认为,根据预测,到2022年底,可降解塑料新增需求有望达到227万吨。到2025年,预计可降解塑料新增需求将超过400万吨,未来空间非常广阔。

根据GrandViewResearch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塑料包装市场规模为54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塑料包装市场规模将达到698亿美元。按照可降解塑料替代率为30%计算,预计2025年中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约为209亿美元。

一批企业积极进入降解塑料市场。

65438+10月9日6月9日晚间,长虹高科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12亿元在甘肃庆阳推进可降解产业链布局,即60万吨/年BDO(1,4-丁二醇)项目和30万吨/年PBAT(全生物降解塑料)项目。此外,在政策的推动下,今年包括郑钧集团、华阳新材料在内的多家企业宣布进入降解塑料行业。

据证券时报和数据报统计,a股市场拥有可降解塑料的公司超过20家。截至6月10日21收盘,这些概念股今年以来的平均跌幅为18.11%;美联新材、黎明、美瑞新材、长虹高科、国恩、金盛新材6股逆市上涨。从估值水平来看,近半数股票的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恒力石化和郑钧集团的市盈率低于10倍。

目前正值三季报披露高峰期。美联新材、宇信股份、三房巷已披露业绩预告,净利润有望大幅增长。其中,美联新材的净利润增速最高。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3亿元至2.7亿元,同比增长13.54倍至16.07倍。

美联新材是国内少数能同时批量生产白色、黑色、色母粒和功能母粒的企业。公司的可降解母料产品应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产品,有计划推广聚乳酸在可降解塑料中的应用。

恒力石化半年报披露,公司在大连长兴岛有45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前期基础建设,正在按照生产线进行调试。预计第三季度投产。

中粮科技3万吨/年丙交酯项目已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并开工建设。公司在30多年玉米加工业经营和几十年聚乳酸可降解原料及制品加工的基础上,在开放丙交酯核心产品后,将实现可降解材料的全产业链加工。

宇鑫股份目前正在进行的轻烃综合利用项目一期主要产品有BDO、DMS、PTMEG、PBS,可作为工程塑料、高端涂料、可降解材料、溶剂、电子工业清洗剂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新材料、新能源、可降解塑料等领域。

金丹科技年产乳酸及系列产品178万吨,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由乳酸缩聚生成的聚乳酸(PLA)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可生物降解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包装、农用地膜、现代医药、3D打印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