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700字!!

对《格列佛游记》的思考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鲁迅也对斯威夫特的作品评价很高。我深深地敬佩鲁迅,他用发黄却又瘦弱的手指给青年指了个方向,于是我就往那个方向走,看中了格列佛的游记——爱屋及乌。但看完之后,大喊“被骗”也无济于事。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你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的看法,以显示你是一个“文艺青年”。更实际的是,你可以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我回想起当年读过这本名著,就有一种历史沧桑的感觉。那几天真的很不成功,很失败。一天也就十几页,抬“眼”都难。突然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内心!

比如读《围城》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就像用地道战和地雷战与魔鬼作战一样。越打越过瘾。就在关键时刻,钱钟书先生放了一大笔钱,魔鬼投降了。看《骆驼祥子》也挺爽的,应该属于三大战役。* * *军三打五师把蒋介石赶到台湾省,我也三打五师打死了老金;但是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煎熬。就像《台儿庄之战》一样,拔河极其艰苦,不仅要打甜,还要打困。但还是取得了格列佛的胜利,却损失惨重,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所以,从那以后,当我看到鲁迅敬畏地拿着烟斗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唱“都是你的错。你骗了我,让我不自觉地满足了被骗的虚荣心”...

然而,虽然被骗并没有影响鲁迅在我心中的地位,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和鲁迅不可同日而语。

鲁迅,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谁是斯威夫特?18世纪英国邪恶腐败的资产阶级成员。他们的阶级属性本质上是不同的(要是能赶上“文革”就好了,区分他们很重要)。其次,鲁迅是国产的,雨燕是国外的(这个好像是废话)。至于第三点,我觉得是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然艰涩枯燥,但我还是能隐约分辨出来。虽然斯威夫特的翻译都是白话文,但我就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经过一番感同身受,我作出如下推测:英国可爱的年轻人一定不知道鲁迅在说什么,要表达什么,以及带有鲁迅特点的“也许——那简直是一定的”的矛盾句式。

他们和我一样。

原因是我们身处不同的国家,传承不同的文化。我们从小就知道过去和历史,但别人很少接触。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看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批判桑葚的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不知道美国18世纪辉格党和托利党之间挥之不去的暧昧关系,当然也无法理解斯威夫特的“高跟党”和“低跟党”在争论先敲哪个头、高跟鞋的高度等“原则”时的妙处。

我错怪了斯威夫特。我想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后来斯威夫特渐渐变得可以理解,给我的感觉是他只是。

他讽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派之争、虚伪、背信弃义、残忍、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情欲、阴险和野心。”他讽刺性地描述了人兽倒置的怪诞现象:马成为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成为了肮脏、恶臭、满身屎味、贪婪、难缠的劣等动物(yahoo,不是Yahoo)。他谈到人性,就是愿意被金钱奴役,要么奢侈,要么贪得无厌。读完《格列佛游记》,我们不禁审视自己,看看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的影子。

有一句话我觉得很经典:夸大时代的愤怒,通过荒诞来痛斥时代的弊端;在仇恨和悲观的背后,应该有一种对世界担忧的苦涩感。

没想到那些简单如流水账的白话游记,还有如此深刻的内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记需要再读一遍,或者更多遍。这应该是以后的事了。

简爱的反思

难道因为我穷,默默无闻,相貌平平,个子矮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你错了,我的心和你的一样丰富,一样充实!

-简爱夏洛特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不朽的经典,但《简爱》却如此深入地走进了人们的灵魂,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即使对某些人来说,影响生活的作品也不多。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文坛“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小说,故事背景是19世纪初的一个偏僻的英国村庄。女主角以简爱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被摧残和虐待的孤儿如何在人间儿童地狱般的孤儿院里顽强生存,成为一个独立、坚强、自尊、自信的女性。

简爱,一个孤儿,被寄养在姑姑家,百般欺凌。后来我进了洛伍德孤儿院,一所慈善学校,我的灵魂和身体都受到了很大的折磨。也许正是这一点,换来了简爱的无限自信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她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和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了追求独立的生活,她受雇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故事的焦点是低级家庭教师简爱和男主人罗切斯特之间的苦难爱情。男女主人公的社会地位和性格的悬殊使这场爱情充满了激烈的碰撞,而相似的兴趣爱好和真挚的爱情使这场爱情产生了灿烂的火花。作者以简爱鲜明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叙事风格说话,真实而有艺术感。尤其是简爱独特的性格和思想,爱是一个不吸引人的矮个子女人,但她有顽强的自尊心。在打动高尚英雄的同时,也牢牢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

简爱作为一部爱情小说的女主人公,以一个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这部19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在过去,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都是美丽、温柔、高贵、贤惠的女性。而简爱却是“贫穷、卑微、不起眼、矮小”,却有一颗聪明、坚强、勇敢的心,让那些外在的美都被这种内在美盖过了。更难能可贵的是,简爱并没有因为贫穷和长相而自卑。相反,她勇敢而坚定:“我和你的灵魂是平等的。”“我有一个像你一样的灵魂——和一颗完全一样的心!”“我不是按照习俗、惯例,甚至不是血肉之躯在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在和你的心说话,仿佛我们都已逝去,我们一起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简爱敢于去爱一个社会阶层远高于自己的男人,甚至敢于主动向对方表白自己的爱情——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其大胆的。幸福不再是某个人或某个阶层的专利,而是属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只有两个平等的灵魂才能形成完整的爱情,所以简爱坚持认为她的独立性和对爱情完整性的追求是不可分割的。后来,简爱悲痛地离开了罗切斯特,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她永远不能允许自己嫁给一个已婚男人。那将是一段不完整的爱情。如果她和罗切斯特在一起,她就不是同一个独立平等的简爱了。如果说简爱的离开是她因为无法改变的现实而不得不做出的理性选择,那么她最终的回归则是出于对坚守感情的追求而做出的另一种理性选择。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平民女子赢得男人和贵族爱情的苍白灰姑娘故事。是简爱勇敢果断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话,开始了一条新女性和真女性的文学之路。简爱蔑视财富、社会地位和宗教尊严。她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洁的心灵。”她的信念和行动所展示的力量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净化了生活在金钱万能的社会中的人们的灵魂。简爱是一个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认识的女人,一个对自己的幸福和感情有着坚定追求的女人,一个不再只是一味追随男人和世俗要求的女人,一个对自己的价值和感情做出了独立判断的女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人。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简爱发出了属于女性的声音——对平等、独立、完整、自由的坚持和追求。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自1847出版以来,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语言和种族广为流传。《简爱》一直被认为是独立女性的经典。希望有更多的简爱在阳光下走出来,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美貌还是相貌平平,每个人都有一颗美丽的心和充实的头脑,都可以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