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飞机专利

说起国内企业,近年来中国企业可谓是百家争鸣,比如华为、汉能、海尔等等。说起华为,相信很多人都很清楚,其总营收不仅在2017年突破6000亿,还在2018年突破了美国的各种封锁,成为5G网络订单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另外,汉能是一家非常低调的高科技企业。24年来只做清洁能源,还投入800亿元研发薄膜太阳能。现在在全球同一个领域,汉能敢称其为第二,没人敢称其为第一。

海尔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器出口企业,每年出口创汇超过6543.8+000亿人民币,是仅次于华为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企业。在过去的2018,这些企业已经开花结果。在此之前,华为年营收超过6000亿元。后来,汉能投资800元研发新能源,海尔对外收入超过100亿元。现在又出现了一家中国企业,垄断了全球同领域72%的市场,成为行业巨头,而这家企业才发展了12年。

这家中国企业是DJI,由于其产品定位,它在中国不是很受欢迎。但它在国外绝对有名,尤其是在DJI这个北美国家。它是全球领先的无人机控制系统和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制造商,客户遍布100多个国家。说到DJI,我们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始人王涛。王涛绝对是个技术男。他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2005年,他和两个同学开始研究无人驾驶飞行技术,并在成功起飞飞机后,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同时创办了现在的深圳DJI创新科技公司。

王涛出生在杭州。他从小就很喜欢航模,大部分时间都在看航模相关的书籍。但第一次实际行动是在2005年,当时王涛正在香港科技大学准备毕业设计。当时很少有本科生决定自己毕业设计的方向,王涛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王涛决定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还找了两个学生说老师同意他们的研究方向。王涛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他小时候对直升机最期待的现象,即“停在空中,想停在哪里就停在哪里”的自动悬停技术,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们的演示以失败告终。

然而,时任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学教授的李泽湘发现王涛与众不同,于是在他的推荐下,王涛去读了研究生。王涛不服气,没日没夜地继续研究,终于在2006年初做出了第一个样品。他和他的朋友筹集了200万港元在深圳成立了DJI创新公司,主要开发和生产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但是作为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王涛创业的初始阶段可以说是非常艰难的。

王涛刚创办DJI的时候,租的是私人办公室,公司根本招不到优秀人才。甚至在DJI第一代产品推出之前,就有员工投靠了自己谈好的合作伙伴,也有人开始偷偷把公司的财产挂在网上出售,还有离职后的员工与内部员工合作,在DJI销售盗版飞控。然而,随着王涛的导师李泽湘的参与,DJI的情况有所改善。他不仅带来了钱,还把他的许多学生介绍给了DJI。此后不久,DJI第一个成熟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出现,DJI也迎来了发展的曙光。

2010,王涛带领DJI转型。那时,DJI还在研究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她从一名新西兰特工那里得到了一条消息。该代理商表示,她一个月销售了200多个平衡环,但她的客户中有95%的人将平衡环安装在多轴飞机上。此外,她每月智能销售数十套直升机飞行系统。在这种对比中,王涛发现了一个商机,那就是从只做直升机飞控系统向多元化发展。王涛把在直升机飞控系统积累的技术应用到多旋翼飞机上。自2011以来,他不断推出多旋翼控制系统和地面站系统、多旋翼控制器、多旋翼飞行器、高精度工业云台、轻型多轴飞行器和许多飞行控制模块。

在多元化的布局下,DJI已经具备了一架完整无人机所需的所有要素,如软件、螺旋桨、支架、平衡环、遥控器等。最后,在2013 1,DJI发布了“DJI精灵”。由于其简单性和多功能性,“DJI精灵”撼动了非专业无人机市场,并迅速占据了约50%的市场份额。另外,2013年销售额达到13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82亿,而2012年销售额只有100万人民币左右。随着DJI撬动不专业的无人机市场,王涛的DJI无人机很快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比如进入美剧《生活大爆炸》,进军好莱坞,被以色列军方批量采用。

到目前为止,DJI占据了中国20%的市场,垄断了全球72%的市场。其中,在国外市场1000 ~ 2000美元的无人机价格区间,DJI无人机市场份额为66%,2000 ~ 4000美元高端市场份额占67%。在国内6500~9000元价位市场,DJI产品的市场份额接近100%。由此可见DJI在无人机领域的“独角兽”地位。

而且从DJI成立到2016年,DJI已经申请了1500多项专利,2017年申请了916项专利。作为无人机领域的一员,DJI如此高的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不仅说明了DJI作为新时代的创新型公司对专利的高度重视,也显示了公司在无人机技术方面强大的R&D实力和高水平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