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规定一小时= 60分钟,一分钟= 60秒?

因为发明机械钟的时候,表盘只要有12等份就行了,这样秒和分就都得是12的倍数,所以我选了60。

申请专利后,12和60十进制随着机械表传遍世界。

另外,世界上第一块表是中国的苏颂(1020-1101)发明的,但不是机械表,而是水运仪。

如果您有兴趣,请阅读以下信息:

不是要装的很惊艳。中国古代应该有“五大发明”。除了纸、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之外,还有一个钟。这项发明的地点在北宋都城开封,发明者名叫苏颂,鲜为人知。这是历史的疏忽。实际上,他是和沈括一样伟大的古代科学家,沈括发表了《论孟茜》。

10年前,在江诗丹顿为古董钟表收藏者举办的一场讲座上,世界著名钟表大师、香港钟表史家焦大愚先生语出惊人:世界上第一件带有擒纵系统的水运工具是中国人制造的,他就是北宋宰相苏颂。焦大宇自豪地宣称,中国人创造了钟表的历史。抖落时间留下的尘埃,智慧依旧闪耀。重新获得的骄傲,依然是无法忘记的骄傲。

第一,苏歌。

对于一个人来说,出名或者鲜为人知,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必然。如果水运仪像孟茜的故事一样传世,苏颂可能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但是那个大钟在金兵的战争中消失了,人们对它的价值认识不够。于是,苏颂就和运水仪一起成了土中明珠。

苏颂(1020-1101),福建泉州人,在同安县仍有故居,已成为旅游景点。他年轻的时候很聪明,很有学问,也很会记忆。参加乡试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的一个同学,智力有点差,被劝阻了,但在他的鼓励下,下海经商,后来成为福建有名的船王。

苏颂的文学素养相当不错,他的诗充满灵气。如果他继续学习,他会取得非凡的成绩。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他喜欢科学研究,经常对发明创造感兴趣。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在他的主持下,建成了水运仪平台,具有观测天体坐标、演示天体运动和机械计时三大功能。国际科学界对这项发明评价很高,认为他很可能是后来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系祖先”。他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新仪器和影像方法精要》,详细记录了水运仪器和影像平台的结构、用法及相关说明,反映了当时科技的杰出成就。从而无形中证明了苏颂在世界钟表史上的始祖地位。

苏颂和文学家苏轼是同一个朝代的官员。虽然他们不是兄弟,但他们在文学和医学方面有着共同的兴趣。史载熙宁六月二十一日,苏轼在杭州任总判官,苏松岗离开江西梧州,到安徽亳州任知府,途经杭州。于是,我在东坡住了几天,聊了聊友情,又和陈翔、孙毅、黄浩一起游览了十五洞的风光,留下了几个同样封号的人,如今都是珍贵的文物。

二、水仪器平台

苏颂发明了水运仪像台,是一种集仪器和钟表于一体的大型科技装置。它的高度是35英尺6英寸5分,将近12米,相当于现在的三层楼的高度,宽度是21英尺。一个怪物!整个平台是一个上窄下宽的方形木质建筑。平台的墙是木头做的,板上画着飞鹤。站台分为三层。底楼南面有两个门,北面平台的墙边有一个长长的木平台,是操作的地方,也是打水人跑水车的地方。控制台前有一组提水机械,由提水下轮、提水下锅、提水上轮、提水下锅、河车、天河组成。转动河车把水从下轮(卡车)提起,一步步倒入天河(接水箱)。在这组提水机械的东侧,有一组“铜锅滴水漏”装置:两个方形水槽套在一个木架上,天池最高,扁壶最低。扁水壶有排水管,使扁水壶始终保持一定的水位。扁水壶下面的出水口可以保持恒定的水量。扁水壶的西面有一个直径为11英尺的枢轴轮,是整个机械结构的原动机,由水驱动。它是由36个水桶和钩形桨组成的水车。枢轴轮顶部附有一套杠杆装置,相当于钟表中的“擒纵机构”(俗称“夹子”)。与17世纪欧洲的锚式擒纵机构非常相似,功能基本相同。

枢轴轮下方设有水壶,水壶上设有水管与上升水壶相通。这样水循环一周,排水箱又变成了水源。当枢轴轮的铲斗装满时,其重量使枢轴叉失去平衡。此时,格叉再次向下倾斜,枢叉向上抬起。枢轴轮的铁表盘拨动开关舌,拉动天空的平衡,向上打开天空。枢轴轮翻下一个水桶,然后天门再次落下。由于左右天锁的擒纵和拒斥,枢轴轮只转动一个桶。枢轴轮的旋转速度由漏壶的流速决定,并由一组擒纵机构控制。抛开天文学的作用,一天一夜的误差只有一秒,相当准确。

不知道什么原因,苏颂只写了冠轮和拨齿轮各有600个齿,其余的齿没有具体说明。也许是为了技术机密。我认为,这么大的仪器放在当时的首都,不仅方便报时,也是独特的城市景观。如果能保存至今,苏颂的名字就不在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之下了。

第三,焦大宇是男的

如果说苏颂是古代著名的科学家,焦大羽就是让我们认识了世界钟表之父苏颂的当代传奇钟表匠。

1965年,19岁的焦大宇是苏州开关厂的一名青年工人。他第一个设计制作了毛主席像章,像章背面刻有“大禹”二字。现在的荣誉勋章是收藏宝,很难找。1970年,他手工制作了手表,成为第一个“苏州制造”,由此诞生了苏州手表厂。1980年携妻女移居香港。为了升级,他从手表制造商那里拿回了300万个零件。夫妻俩和一个帮工最后组装了50万块手表,按时送到了厂家。工厂非常惊讶,认为他们有双神手!而且他白手起家拥有60万的家财,在香港更是传奇。对创作的热情尤其让他勤奋。此后,每年都有“慢工出细活”的“陀飞轮”手表在他的手下诞生。从1990到2004年,焦大宇制作了15“陀飞轮”手表。2003年6月5438+2月31日,瑞士给他颁发了专利证书,确认“天一飞轮”是世界上第一项发明。焦大羽也得到了“陀飞轮”的绰号。瑞士同事这样称呼他,是因为“陀飞轮”是钟表技术中最精密的部分,是机械制造商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在钟表界享有不可逾越的尊崇地位。

从1991开始,焦大宇每年都会去瑞士巴塞尔的国际钟表展。这是一项国际盛事,被誉为钟表业的“奥林匹克”。他每年至少会推出一件自己的新作,每年都是展览中引人注目的人物。不管你叫它欲擒故纵,还是你叫它欲擒故纵,焦大宇真的不一样。无论如何,“只秀不卖”成了焦大宇最独特的标识。

2001,焦大宇去巴塞尔钟表展的时候,得到了中国钟表协会的大力支持。他在进博会上打出一面旗帜,在世界钟表王国优雅地宣称中国发明了手表。当时虽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当他出示相关研究材料时,对方无言以对。因为就连瑞士钟表最权威的刊物百达翡丽也明确承认是中国发明了钟表。2002年,央视《人物》栏目为他拍摄了一个30分钟的专题,他再次前往侃侃,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中国古代的日晷、水钟、火钟、铜锅滴水、漏水,只能算作计时器。只有1090年苏颂做的水运仪,不仅走时准确,而且还有擒纵机构,工作时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这是时钟和计时器的根本区别。他还在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的一本书里找到一句话:“自从苏颂把钟表机械和天文观测仪器结合起来以后,在原理上已经完全成功了。他比罗伯特·胡克早了六个世纪,比如何飞(在西方与胡克被视为天文钟的发明者)早了七个半世纪。”

第四,今天的骄傲

有人讽刺说:开封人常常沉迷于历史的骄傲。想一想,我们今天的成就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历史的辉煌。这有很多原因,没必要妄自菲薄。其实历史的骄傲不是资本,也不是面子面具。应该是一种激励,一种动力,一种鞭策。从苏颂到焦大羽,发明始终体现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如果重建一个宋代式的水运仪台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或者放在旅游景点,就雕塑了一座高大的苏颂雕像。我想,钟声的敲响一定更像是一种提醒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