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的文化传统
校风: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校风:严谨、务实、灵活
校训:求真、求善、求美、求健康。
教学风格:严谨、扎实、创新。
学风: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课程改革与科学研究:学校积极实施新课程计划。从2004年开始,我校语文第一批进入课改实验,随后在全省率先开设选修课、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并率先完善和实施《杨达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评价办法》。2008年下半年,我校在杨达大学附属中学率先开发应用了学生过程性评价在线操作平台,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学生评价机制。
学校深入开展适合新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行“导、学、展、评、练、循环教学”模式,倡导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师生与社会交往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加强校本课程的研发,完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每年根据学生需求开发新的校本课程。目前,有40多种校本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
学校科研氛围浓厚。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项目6项,省项目6项,市级项目10余项,现已完成项目19项。
成绩突出:在扬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年度综合考评中,我校因管理精细、成绩突出、跨越式发展而获得高分,2006年至2010连续五年获得“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我校教师在各种教学比赛中获奖无数。近年来,有40多名教师在国家、省、市教学竞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教师每年发表论文数百篇(系),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省、市优秀论文及成果奖;每年有近百名学生在数学、科学、文化、卫生等学科的全国和省级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学校积极推行体育健康标准和艺术课程标准,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1小时以上,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传统项目发展的要求。学校积极开展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成立了曲水合唱团、形体舞蹈、器乐、美术等艺术社团,每年举办1-2校园文化艺术节,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后勤管理规范,服务保障有力。200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后勤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学校。先后组织师生赴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访问交流,还多次接待了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教育专家、学者和学生的访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