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利开采方案
核心数据:无人机自动化机场市场现状、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发展趋势分析。
无人机飞行的手动和自动方式的区别
根据无人机飞行的人工干预水平,可分为人工操作、半自动操作、自动操作和全自动操作。
工业无人机根据系统控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传统飞行、航路点飞行、辅助自动飞行、高级辅助自动飞行、有限自动飞行和全自动飞行。
无人机自动机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无人机自动机场又称无人机机场、无人机机库或无人机巢,是指专门为无人机设计的专用停放场所。无人机可以直接部署到作业现场,解决手动使用无人机通勤的问题。现场部署最大的好处是增强了无人机的应急作战能力,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不工作时,无人机在自动机场待命;工作时,机场大门打开,升降台升至顶部,无人机自动飞出作业。
无人机自动机场通常包括机场机舱、升降平台、自动对中系统、自动充电系统、气象站、UPS、工业空调等。其主要功能通常包括停放无人机、自主充电、自主巡检、一键起飞、精确着陆、飞行状态监控、实时传输、飞行路线规划等。
无人机自动化机场可以按照自动化程度、产品形态、无人机形态、无人机尺寸、收费形式进行分类。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全自动无人机机场和半自动无人机机场;按产品形态可分为固定式无人机机场和移动式无人机机场;按照无人机的形式,可以分为固定翼机场和多旋翼机场;根据无人机的大小,可以分为大型无人机机场、中型无人机机场和小型无人机机场。按收费形式可分为无人机充电机场和无人机换机机场。
无人机自动机场累计销量突破1000台。
从2018开始,无人机行业的企业开始试点无人机自动化机场产品,2020年开始小规模应用。目前无人机自动化机场行业还处于最初级的发展阶段,规模较小。从工业无人机的使用场景来看,无人机自动化机场主要用于巡逻检查和火灾监控。根据对富亚智能等无人机自动化机场相关企业市场专家的采访,2021年无人机自动化机场市场渗透率约为2%,安防监控领域约为0.5%,其他应用领域渗透率不足0.1%,2021年需求总量约为1200台。根据无人机(UAV)自动化机场领域专家访谈,无人机自动化机场主要用于能源领域的巡检,包括电力巡检和光伏巡检,其次是智慧城市应用,如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安防等。
无人机自动化机场企业竞争格局——复杂亚洲智能合成第一
根据目前从事无人机自动化机场业务的无人机企业分析,目前有17家中国企业涉及无人机机场业务,其中10家企业主要从事无人机机场,6家企业为无人机,1家企业从事电网运营/建设。从无人机机场类型来看,仍以固定自动化机场为主,移动机场布局为富亚智能和卫星。基本上每个无人机自动化机场企业都有无人机控制飞行系统。富亚智能自2018以来不断研发迭代的机载飞行大脑,极大提升了无人机的机载计算能力。2022年3月,具备高计算能力和5G通信能力的飞行大脑i40上市。
从各公司应用场景和销售渠道分析,目前,富亚智能的产品应用广泛,无人自动化机场累计服务时间已超过1.5万小时,整体位居行业第一。
从各公司公布的专利相关数据分析,群创目前拥有的相关专利数量最多,公开、实质审查和授权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总数为163。通过按照企业发明出版专利、发明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五项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总含量进行单位换算,Innotech的科技创新总含量为47.36T,依次为富亚智能、中科云图、云升智能。
本文分析了以无人机自动化机场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目前有富亚智能、罗兴智能、多翼创新、蜂巢航天、群创航空、云升智能等6家企业正在融资。企猫搜索数据显示,目前累计融资超过6543.8+0亿元的有富亚智能、罗兴智能、群创航空、云升智能。从首次融资时间和最新融资时间分析,每家企业的融资周期在300天左右,融资速度比较稳定。
从相关无人机自动化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情况分析,只有富亚智能参与无人机自动化机场标准制定,中科云图涉及遥感技术标准,罗兴智能制定相关无人机识别码标准。目前,除鲁花云涛和中通华软外,其他无人机自动化机场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而只有富亚智能、蜂巢航天和群创光电为专业化和新型企业。
综合来看,上海富亚智能科技在无人机自动化机场方面综合实力较强。从产品竞争力来看,其无人机自动机场产品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涵盖固定和移动产品;从品牌竞争力分析,企业积极融资,目前已完成A2轮融资。此外,上海富亚智能科技积极参与无人机自动化机场相关标准的制定,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业化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无人机自动化机场的发展趋势
竞争趋势:聚焦“系统化——完整的软硬件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无人机自动化机场仍面临应用软件匮乏的困境。由于无人机数据空间分布广,时间不可预测,获取数据不规则,单源处理居多,联合综合处理较少,有时要求时效性在几分钟内完成。软硬件一体化可以将采集到的外部数据实时传回云端系统,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应用于各种精细化领域,大大提高无人机的工作效率。软硬件的一体化发展将大大增加无人机自动化机场的需求。近年来,富亚智能等公司开始同时布局硬件生产和软件开发领域。
技术趋势:关注“场景”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业无人机的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无人机机场在能源、环保、智慧城市等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各行业对无人机自动化机场的差异化需求开始显现。无人机自动化机场企业要重视定制化“场景”产品的开发,为每个行业的客户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创造更大的价值。
富亚智能已经能够提供电网、风机、光伏、石化、交通等20多个场景的无人机自动化机场解决方案。中科云图还推出了电力、公安、交通、环保等场景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未来,“场景化”的解决方案将成为无人机自动化机场技术的发展方向。
需求趋势:电力、交通、水务、环保、应急、物流等领域需求不断增加,地理测绘领域潜力有待挖掘。
从2021开始,国家和相关企业陆续出台了各种利好无人机行业的计划。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智能输配电用电升级,到2025年实现35kV及以上线路智能巡检全覆盖。《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数字化采集系统和网络化传输系统,集成应用多种物联网(IoT)技术,实现人、车、路、环境等所有要素的状态感知。无人机自动化机场因其无人值守、24小时在线、智能采集感知、智能数据处理便捷,可大幅提升工业无人机的应用能力。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无人机自动化机场在电力、交通、水务、环保、应急、物流等领域的应用规模将大幅提升。
地理测绘在工业无人机中的应用占比接近30%,而无人机自动化机场在地理测绘领域的解决方案目前几乎是空白,未来无人机机场在测绘领域应用潜力的挖掘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无人机自动化机场市场规模有望破万台。
由于无人机智能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无人机自动化机场的普及率将显著提高。根据对富亚智能等无人机自动化机场相关市场专家的采访,2021无人机自动化机场销售增长率超过70%。假设2022-2027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平均数量增长20%,乐观情况下无人机自动机场需求将达到9万架,悲观情况下将达到3万架。2021年,仅自动化机场就销售了近1200台无人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关于这个行业的更多研究和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人机自动飞行系统及自动机场需求市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