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纪念谁的节日(端午节真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屈原雕像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第一个问题。赛龙舟、吃粽子、插蒲子爱叶子等传统习俗是屈原跳河之后才出现的,还是之前就有了?明白了这个问题,就可以确认端午节是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人庆祝端午节的重要传统方式。在这一天,所有的参赛者都应该穿着整齐。一般参赛选手25人,其中舵手1,锣65438,鼓手65438,划手20人,每队替补2人。队员之间要互相配合,同舟共济,看谁能先划到终点。不过“龙舟赛”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在鼓中雕刻龙形独木舟和玩赛跑游戏是仪式中娱乐神和人的半宗教和半娱乐的节目。从屈原自己的诗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渡江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乘船去元Xi,齐武邦必败。船是宽容的不前进,是被回水淹没的停滞。早上很尴尬,晚上就阳光明媚了。”这里的“船”,狭长,其实是当时用于比赛的一种船。由此可见,龙舟是在屈原跳江之前出现的,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吃粽子:这个比较有意思,因为我们多多少少听过很多类似的故事。公元前340年,楚国爱国诗人、医生屈原,面对亡国之痛,悲愤交加,于5月5日把一块大石头扔进了古洛河。为了防止鱼虾损害他的身体为食,人们用竹筒把大米扔进河里。此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人们把大米装在竹筒里扔进河里以示敬意,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的由来。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粽子出现的时间比屈原跳江还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在一开始,吃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专利。西晋周初在《风土志》中说“(粽子)吐于五月五日,夏至日”,可见古人也在夏至日吃粽子。直到晋代,粽子才成为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南北朝才与屈原挂钩。所以粽子也是在屈原跳江之前出现的,更不可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创作的。
屈原跳进了河里。
那为什么端午节和屈原有关呢?而现在,我们几乎会坚持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我觉得有两点。
首先,中国人喜欢找“名人”作为传统节日的宣传大使。我们的传统节日大多都有美好的故事,这是普遍现象。比如寒食节纪念解推,七夕纪念牛郎织女,中秋节纪念后羿、嫦娥,端午节最初是由古代先民创立,是祭拜龙祖、祈求辟邪的节日。但是没有名人效应怎么够呢?所以,后来人们找到了屈原,并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那里继承了他跳江的事迹。事实证明,名人福利足够好。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忘记中秋节。
第二,屈原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屈原原是楚国的重臣,早年深受楚怀王的信任,是他的左弟子。他经常和楚怀王讨论国家大事,参与制定法律。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要联合齐国,* * *要抗衡秦国。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的国力增强了。然而,由于屈原自身诚实坦率的性格以及他人的诽谤和排斥,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王怀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居北汉。流放期间,屈原感到苦闷,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楚和楚风的怀念,以及为人民和国家服务的热情。后来,他被叫了回来。王怀三十年后,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死于秦国。楚襄王即位后,楚清愚昧无知,听信殷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生活在湖南水原响水一带。清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将军挥师南下,无功而返,破都郢。屈原在绝望和愤慨之下,把一块大石头扔进了汨罗江,死了。所以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古人开始把屈原和端午节放在一起。
综上所述,端午节不是为屈原而设立的,但五千年来,端午节一直与屈原密不可分。
最后,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