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水灾后70余人遭蛇蜈蚣咬伤,怎样避免蛇虫叮咬?
由于缺少对蛇虫咬伤预防的相关知识,灾后的宁波出现了较大人数的蛇虫咬伤病人,那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灾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毒蛇、蝎、蜈蚣、蚂蝗与蜂螫应如何预防与处臵呢?
蛇虫咬伤如何预防
毒蛇咬伤的预防与处臵
全世界***有蛇类2500 种,其中毒蛇约650 余种,估计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在30 万以上,死亡率约 为10%。我国两广地区蛇害严重,每年蛇咬伤的发病率约为 万分之二十五。我国目前已知蛇类有165 种,其中毒蛇约有 50 余种,有剧毒、危害剧大的有10 种,如金环蛇、银环蛇、 眼镜蛇、眼镜王蛇、五步蛇、蝰蛇、腹蛇、竹叶青、烙铁头、 海蛇等,咬伤后能致人于死亡。
毒蛇咬伤的预防 毒蛇一般不主动咬人,往往因践踏或触动时咬伤。在山 区森林、荒草地等蛇类常出没之处活动,特别在晚间,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1、注意自己的脚步。蛇类平均每周进食一次,每当 进食之后以及脱皮之时,它们行动缓慢,容易被踏中。
2、在途经灌木、草丛前要小心观察,一些蛇类 经常栖于树木之上。
3、不要挑逗或提起蛇类或者将它们逼入困境,一些 在走投无路或保卫自己的巢穴时攻击性大增,譬如镜蛇以及眼镜蛇。
4、在毒蛇出没的地方活动,宜穿厚长裤、皮靴、长 袜,裤管最好与靴统相连,头戴帽子,手拿照明用具;不 要光脚或仅穿拖鞋。看见毒蛇要绕开走。
5、在未经详细查看之前,不要空手伸入中空的原木或浓密的杂草堆中或随意翻动石块;跨过石头或木头等物时,应注意防备另一侧可能有毒蛇栖息。
6、灾后住在户外时使用床单、衣服、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 遍,蛇类很可能就躲在下面。
7、根据现代研究,毒蛇对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和有 毒物质,如雄黄、硫磺、六六六粉、滴滴涕、敌敌畏、石 灰粉等都是不敢接近的。因此,如果在毒蛇较多的地区露营时,可在住地周围撒上以上物质以避免毒蛇侵入。进入 多蛇的山区、森林、荒野等处,身上带点硫磺、雄黄或手足抹上雄黄粉,可预防毒蛇咬人。
8、尽量不要在毒蛇常出没的地区涉水或游泳,因为大部分毒蛇都是游泳高手,水中可能潜有毒蛇
9、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要保持镇定安静,不要突 然移动,不要向其发起攻击,许多情况下,毒蛇只想着如何逃命。如果迫不得已要杀死毒蛇,可取一根长木棒,要 有良好弹性,快速劈向其后脑,最好一击成功,否则受伤 的毒蛇更加危险。
毒蛇咬伤的救治
万一发生毒蛇咬伤,最重要的是现场自救或互救,越快越好。原则是迅速排毒并防止毒液的吸收与扩散。其次是尽快将伤员送达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如彻底清创,内服及外敷有效的蛇药片,应用抗蛇毒血清及全身的支持疗法。
1、阻止毒液吸收
被咬伤后,蛇毒在3~5 分钟内就迅 速进入体内,应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液吸收。
(1)结扎: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现场容易 办到的一种自救和互救的方法。被毒蛇咬伤后,立即用布条 类、手巾或绷带等物,在伤肢近侧5~10cm 处或在伤指(趾) 根部予以结扎,以减少静脉及淋巴液的回流,从而达到暂时 阻止蛇毒吸收的目的。在送医途中应每隔15~20 分钟放松 一次,每次1~2 分钟,以防伤肢瘀血及组织坏死。待伤口 得到彻底清创处理和服用蛇药片3~4 小时后,才能解除结 扎带。
(2)冲洗:结扎后,迅速用洁净水冲洗伤口,以清洗 伤口周围皮肤表面的残留毒液,阻止其继续吸收。若现场无 洁净水源,也可用新鲜尿液、唾液代替。
(3)冰敷:有条件时,在绑扎的同时用冰块敷于伤肢, 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缩,减慢蛇毒的吸收。也可将伤肢或伤指 浸入冷水中,3~4 小时后再改用冰袋冷敷,持续24~36 小 时即可,但局部降温的同时,要注意全身的保暖。
(4)伤肢制动:受伤后病人要保持安静,走动要缓慢, 不能奔跑,以减少毒素的吸收,最好是将伤肢临时制动后放 于低位,送往医疗机构。
2、促进蛇毒的排出及破坏
存留在伤口局部的蛇毒, 应采取措施,促使其排出或破坏。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嘴吸吮,吸吮前最后隔一层不易破的塑料袋或保鲜袋,比较薄的袋子隔两层将毒素吸出。也可用蛇毒吸空器、吸乳器械、拔火罐等方法,吸出伤口内之蛇毒, 效果也较满意。
在吸出的同时,也可辅之以挤压法,即以外 部压力促使毒液排出。挤压需注意方向,应由近心端向远端 挤压,即顺着动脉血液方向,不可反向挤压。 伤口较深并有污染者,应彻底清创。刀具消毒(野外可 用火烧灼锋利小刀以作消毒)后,以牙痕为中心,将伤口作 “+”或“++”形切开,使残存的蛇毒便于流出,但切口不 宜过深,以免伤及血管。咬伤的部位在手或足部时,也可用 三棱针或刀尖在八邪穴或八风穴,向近侧皮下刺入一厘米?后,由近向远轻轻按摩,加速蛇毒的排出。伤口扩大后,还可用各种药物作局部的湿敷或冲洗,以达到破坏或中和蛇毒的目的。
常用的外敷药有30%盐水或明矾水,用于伤口冲洗 的外用药有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及5%~10%的盐水。 胰蛋白酶局部注射有一定作用,它能分解和破坏蛇毒, 从而减轻或抑制病人的中毒症状,用法是以生理盐水2~4 毫升溶解胰蛋白酶后,在伤口基底层及周围进行注射,12~ 24 小时后可重复注射。注射速尿、利尿酸钠或甘露醇等,可 加速蛇毒从尿液排出。
3、抑制蛇毒作用
主要是内服和外敷有效的中草药和 蛇药片,达到解毒、消炎、止血、强心和利尿作用,抗蛇毒 血清已广泛用于临床,对同种毒蛇咬伤效果较好。
(1)各种蛇药片:目前用于临床的蛇药片已有十余种, 使用时首先要弄清所用的药片对哪种毒蛇有效,其次是用药 要早,剂量要大,疗程要长。最后,必须有针对性地采用其 它中西医的辅助治疗。临床上用得最广的是南通蛇药片(又 称季德胜蛇药片),伤后应立即服20 片,以后每隔6 小时 服10 片,持续到中毒症状明显减轻为止。同时将药片加温 开水调成糊状,涂在伤口的周围及肢体肿胀的上端3~4 厘 米处,广州蛇药片(何晓生蛇药片)疗效也较好,伤后立即 服5 片,以后每3 小时服5 片,重症者药量加倍。另外,上 海蛇药片主治蝮蛇咬伤,蛇三满蛇药片主治金环蛇和银环蛇 咬伤。
(2)中草药单方:可用新鲜半边莲(全草)30~60 克, 捣烂后取其汁内服,有解毒和利尿排毒作用。也可用新鲜乌 桕嫩芽30 克,捣烂取汁内服,药渣外敷,可预防蛇毒攻心。
(3)血清治疗:抗蛇毒血清对毒蛇咬伤有一定的疗效, 单价血清疗效可高达90%,但多价血清疗效仅为50%。目前 已试用成功的血清有抗蝮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抗五 步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等,有的已精制成粉剂,便于 保存。使用抗蛇毒血清之前应先作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方 可注射。
4、全身支持疗法
毒蛇咬伤后的数日内病情较重,中毒症状有明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 贫血。因而积极的全身治疗及纠正主要脏器的功能很重要。 血压低时及时给输血和补液,抗休克治疗;呼吸微弱时给以 呼吸兴奋剂和吸氧,必要时进行辅助性呼吸。肾上腺皮质激 素及抗组织胺类药物的应用,对中和毒素和减轻毒性症状有 一定的作用。全身抗感染药物,有助于防治局部组织坏死。 常规注射疫苗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蝎螫咬伤的预防与处臵
蝎类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中的一个目,种类较多,我国最常见的蝎是钳蝎,又名全蝎,主要产于山东、河南两省, 亦产于安徽、江苏、河北、辽宁等地。
蝎毒与蛇毒相似,主要是一种神经毒,对人类来说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 统(特别是呼吸中枢)和心血管系统。我国的蝎类除东北地 区的毒蝎毒力相当于眼镜蛇毒外,其他的一般毒力较轻。
蝎螫伤预防要点
蝎是夜行动物,对光线的趋避性是趋弱光避强光。蝎通 常白天潜伏于碎石或沙土浅层下,夜晚或下雨时则喜进入房屋避于靴鞋内、衣服上或墙缝中。春天“谷雨”前后或在热 天及刮风的天气里,蝎对人的攻击性较强。根据上述生活习性,预防蝎螫伤应注意:
1、灾后户外出行应穿长衣长裤,戴帽着鞋袜,避免肢体 裸露,避免赤足着地,野外作业(如搬运石头、泥沙、树枝 等)应注意戴手套、着高统套鞋等防护用具。
2、夜间行走时常用手电照射路面,可使蝎类及其他避 强光性害虫逃逸。
3、不要将衣服鞋帽及食物放置在地上,穿用衣服鞋帽之前应抖动或翻动,防有蝎类藏匿其中。
4、户外时应注意将脱换下的衣物及随身携带的食物用 塑料布包裹严实。
5、搞好环境卫生,减少蚊、蝇、蜘蛛等虫类寄居。
蝎螫咬伤的预防与处臵
冲洗伤口
伤后立即拔出毒刺,局部冷敷,并用冷 开水、肥皂水,有条件时可用生理盐水、双氧水或 1:5000 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伤口,以减少毒素吸收,同时可立即 口服蛇药片。
绑扎伤肢
在咬伤肢体近心侧 5~10cm 处用止血带 或手帕等物绑扎,不宜过紧,急救处理结束后即松解绑扎。
扩创排毒
在伤口周围用0.25%普鲁卡因液作环形封 闭注射,以控制毒素扩散。之后以伤口为中心作“+”或“++” 形切开,长约1~2cm,不宜过深,切开皮肤及皮下浅层即可。 切开后将伤肢放于低位并减少伤肢活动,以利排毒及减少毒 素吸收。用手自伤口周围向伤口处挤压,排出毒液,或对伤 口用拨火罐类方法吸引排毒,野外无条件时可用口吮吸,边 吸边吐,并用清水漱口(口腔粘膜有破损或有龋齿者不宜吮 吸)。毒液大致排出干净后可再用双氧水或 1:5000 高锰酸 钾溶液冲洗伤口。
局部用药
可用蛇药片和水调匀涂抹于伤口周围, 亦可用中草药大青叶、薄荷叶、鲜马齿苋、半边莲、紫花地 丁等捣烂外敷,伤口处适当消毒换药。 上述急救处理后即可解开伤肢绑扎,并根据伤情进行处 理。一般伤者口服蛇花片,如季德胜蛇药片每次10~20 片, 每 6~8 小时一次,至全身及局部症状完全消失即可。症状 较重的病人要立即后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蜈蚣咬伤的预防与处臵?
蜈蚣,又名天龙、百脚,是多足类节肢动物,我国各地 均有,以湖北、浙江、河南、安徽、江苏等地为多。蜈蚣多 栖于腐木石隙之下或阴湿处;冬季泥土中越冬,在天气闷热 湿度较高的傍晚,特别在夏天雷雨时出来活动。蜈蚣头部有 一对中空的“利爪”(腮脚),有毒腺开口,刺入人体内,释 放毒液,引起局部及全身症状。蜈蚣越大,毒性越强,咬伤?后症状越重。
蜈蚣咬伤预防要点
1、蜈蚣常在潮湿处出没,故平时要注意房间卫生,保持室内干燥,拖把、抹布等要悬空放臵。 2、灾后应涂除房屋周边腐木、乱石等杂物,填平低洼地,铲除蜈蚣栖身场所。?
蜈蚣咬伤治疗
1、蜈蚣毒液呈酸性,可用碱性溶液中和,伤口可用弱 碱性溶液清洗,如3%氨水、5%碳酸氢钠溶液。
2、将等量雄黄、枯矾研末以浓茶或烧酒调匀敷伤口, 或以鲜桑叶、鲜蒲公英或鱼腥草捣烂外敷。
3、口服或外敷蛇药。
4、如咬伤严重时,可内服清热解毒药物,或将季德胜 蛇药片用冷开水溶化后外涂。
5、有组织感染坏死者,应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昏迷、休克病人应立即转送就近医院抢救
蚂蝗咬伤的预防与处臵
蚂蝗,又称水蛭,是常见的环节动物,生活在水田、沟 渠、湖泊的淡水中,其身体狭长而扁,后端稍宽,由许多体 节构成,长3 厘米左右,身体的前端和后端各有一个吸盘, 这是蚂蝗吸附其它物体的器官。
蚂蝗咬伤发病特征 本病为毒虫的毒素通过咬伤或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发生 的过敏或中毒反应,同时吸食人体血液。表现为:有被蚂蝗 咬伤的病史;局部可见咬伤痕迹有血迹;轻者局部瘙痒或烧 灼样疼痛,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心悸等。
蚂蝗咬伤预防要点
1、在野外救灾过程中,不要赤脚行走, 尽量穿鞋。
3、尽量不要让肢体暴露在外,可先在裸露的肢体上 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药物。?
蚂蝗咬伤处理
一旦被蚂蝗咬伤,吸附在腿上的蚂蝗可用手轻拍叮咬部 周围,或用醋、酒、盐水、烟油等涂于蚂蝗及其周围皮肤上, 蚂蝗即可脱落。千万不要硬性将蚂蝗拔掉,因为越拉蚂蝗的 吸盘吸得越紧,这样,一旦蚂蝗被拉断,其吸盘就会留在伤 口内,容易引起感染、溃烂。蚂蝗掉落后,若伤口流血不止, 可先用干净纱布区迫仍口1~2 分钟,血止后再用5%碳酸氢 纳溶液洗净伤口,涂上碘酊或龙胆紫液,用消毒纱布包扎。 若再出血,可往伤口上撒一些云南白药或止血粉;若伤口没 出血,可用力将伤口内的污血挤出,用小苏打水或清水冲洗 干净,再涂以碘酊或酒精、红汞迸行消毒。
蜂螫伤的预防与处臵
蜂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有黄蜂、蜜蜂、大 黄蜂及土蜂。雌蜂的尾部有毒腺及螫针,螫针为产卵器的变 形物,可由它注毒液到人体。雌蜜蜂的毒刺上有逆钩,刺入 人体后部分残留于创口内;黄蜂的刺则不留于创口内,但黄 蜂较蜜蜂螫伤严重。雄蜂毒腺及螫针不伤人。?
蜂毒成分很复杂,由于蜂的种类不同,所分泌的毒汁成 分也不相同,其毒素主要有组胺、5-羟色胺、磷脂酶 A、组 织多肽等,毒素引起溶血、出血作用,此外对中枢神经系统 具有抑制作用,引起中毒性肝病。严重溶血可致急性肾功能 衰竭。
蜂螫伤预防要点
1、黄蜂、马蜂报复性很强,应教育广大官兵不要乱捅 蜂窝,以免惹怒群蜂攻击。
2、训练、行军遇到蜂时尽量避免接触,遇见群蜂时不 要奔跑,应就地卧倒,缓慢爬行离开,蜂类对风向变化敏感 性很强,有“追风”之说。
3、如在宿营帐篷或驻地营房内发现少数蜂类,不要惊 慌失措,可直接喷洒杀虫剂或用火把烧,或用苍蝇拍类在蜂 降落后将其击毙。
蜂螫伤治疗
蜜蜂螫伤后尽量拔除蜂刺,局部以弱碱性溶液洗敷,再 以南通蛇药糊剂敷于伤口,并口服蛇药片。黄蜂螫伤处局部 以弱酸液冲洗或以食醋纱条敷贴,以3%依米丁1ml 溶于5ml 注射用水后作伤处注射。蜂螫后有全身症状严重者,应采取 相应急救措施,有过敏时给予0.1%肾上腺素0.5ml 皮下注射 或扑尔敏 10ml 肌注;有呼吸困难时,应维持呼吸道通畅并 给氧;出现休克时,则应积极抗休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