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他人许可拍摄他人视频并上传到网上是否违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短视频软件的兴起,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录制一段视频,并将其上传到微博、微信、Tik Tok、Aauto Quicker等短视频软件中借助大数据,这些视频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传播,一些不良媒体为了扩大影响力,反复推广这些视频,从而获取更多流量。这些视频中的当事人也被动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的甚至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严重干扰了他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这些视频中的当事人信息被部分网友连续拉出并恶意传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那么,未经他人许可拍摄他人视频并上传到网上是否违法呢?
法律分析
拍摄他人视频,未经他人许可上传到网上:1,属于侵权行为。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许可拍摄他人视频,侵犯他人肖像权。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经许可拍摄他人并上传至网络,属于侵犯肖像权。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删除上传的视频。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权和财产权。未经他人许可拍摄他人照片,不构成侵犯肖像权。当事人强烈要求删除的,应当满足当事人的要求。2.如果未经当事人同意,将当事人的照片发布到网络社区、公共平台,无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只要当事人主张,都是对肖像权的侵犯。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经他人同意使用他人照片作为头像是违法行为,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消除影响。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十八条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肖像是特定自然人通过图像、雕塑、绘画等在一定载体上可以被识别的外在形象。
第一百零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涂污、污损、伪造等方式侵犯他人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权人不得以出版、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第一千零二十条下列行为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而合理进行:
(一)在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的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持有人的公开肖像;
(二)为新闻报道目的,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持有人的肖像;
(三)国家机关为依法履行职责,在必要的范围内制作、使用、宣传权利人的肖像;
(四)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权利人肖像的;
(五)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制作、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肖像的其他行为。
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刺探、骚扰、揭露、公开等方式侵犯他人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和平相处,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私人空间、私人活动和私人信息。
第一百零三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通过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打扰他人的私生活;
(二)进入、拍照、窥视他人住宅、旅馆房间等私人空间的;
(三)拍摄、偷窥、窃听、泄露他人私人活动的;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私处的;
(5)处理他人隐私信息;
(6)以其他方式侵犯他人隐私权。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方式或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结合其他信息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类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生物特征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以隐私方面的规定为准;没有规定的,适用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证人及其近亲属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