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专家说说日美欧的教育,不需要很正统的回答。

日本崛起的真正奥秘

日本战后的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日本前大臣荒木万福曾指出:“从明治到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战后的经济发展,令人惊叹,令世界瞩目。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的物质资本存量几乎消失,但其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知识水平的人仍然大量存在。”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习法》时,就在《学制公告》中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做到“城内无户可学,家无学之人”。然后从1886开始,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经过大约30年的努力,初等教育终于在全国普及。而且从时间顺序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报告中所说:“人是国家的财富,教育是国家政治的基础。”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战后日本的崛起得益于对完美和卓越的追求。吉田茂是战后最著名的日本首相。晚年用激昂的语言写出了《百年激荡》,总结了日本民族如何克服困难,高瞻远瞩,勇于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有一种止于完美的职业精神。除非不做,否则一定要做到最好,这是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血脉中的。这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之后,一直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主要原因。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个导师是道奇,他教日本人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把日元和美元的汇率固定在360日元。第二位导师是全面质量管理之父戴明。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是是日本人完美地应用了它,实现了它。第三个导师是德鲁克本人。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也有深刻的研究。七十岁时,他被授予东京大学日本艺术与文化教授的荣誉,并为此感到自豪。德鲁克和吉天茂的想法一样。二司认为日本民族真正的利益是追求完美、尽善尽美的职业精神。无论做什么,都要力争最好,专注于无,力求完美。这种精神的背后是一种极其谦卑的学习态度,以及一种总是吸收别人长处的开放的心态。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进步的秘诀在于,企业经营者总是认为日本在各个领域都落后于别人,从而产生紧迫感。他们愿意冒充欧美学生,坚持交学费,学习商业惯例,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不断追求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哪怕是为了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从设计到加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仔细研究的。"

和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和欺骗。。。这是当今中国的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相比是否还有很大差距?!

美国崛起的真正奥秘

美国早在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候就非常重视教育。到1775年,13英国殖民地的人口只有260万,但效仿牛津、剑桥等大学建立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比今天的北京还要好。殖民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以马萨诸塞州为代表的北方几个殖民地,特别重视普及教育。1647年,当局颁布法令,规定一个镇只要有50户,就要办一所小学,于是北方兴起了镇校。这种地方当局对教育的干预,已经超越了其宗主国英国教会办学的原则,一举奠定了国民素质的优势!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不知道美国《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我们用沸腾的热血聆听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声音时,请不要忘记美国还有一件伟大的事情,那就是宪法标榜通过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首先在英国采用了兰卡斯特导师制。1818兰卡斯特本人也被邀请到美国宣讲导师制。英式教育无法满足这个新国家的教育要求。1843,霍勒斯?霍瑞斯·曼(时任马萨诸塞州教育局长)访德,介绍了当时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同时,他大力宣传卢梭、裴斯泰洛齐等欧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开始采用西欧最先进的教学体系。

南北战争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更快,这一时期新成立的高校有200多所!在借鉴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模式——柏林大学的同时,创办了约翰F?在1876。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于高级学术研究;一方面,根据1861和1890年国会通过的两个莫雷尔定律,国会在各州划拨土地,资助大规模的农业(工业)工业(艺术)学院,很快培养出大量适合工农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康奈尔大学就是由此而来。工农学院刚成立的时候,因为有很多穷学生在里面读书,一度被嘲笑为“牧牛娃学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遥遥领先于欧洲。事实证明,穷人对财富的渴望远远高于富家子弟!这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高知识人才。当他们对财富的渴望被点燃的时候,是火山,是海啸,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内战后,公立中学原本是四年制综合中学,既要学生升学,也要学生就业。此时学生人数逐年剧增,准备升学者的人数减少而准备就业的人数增加。因此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设置也相应改变,加强自然科学和实践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公立中学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设置也相应变化,自然科学和实践学科得到加强,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而且1880年麻省理工创办了工业中学,1888年明尼苏达创办了农业中学。此后,各种职业中学大量涌现。欧洲人不喜欢职业中学是因为世俗观念,而信奉“人人生而平等”的美国人没有这个历史包袱。职业中学培养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据统计,从1870-1940,美国的人口增长了两倍,而中学生的数量增长了90倍。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打开大门”。到1918,美国的高中已经超过2万所,而在中国这个12亿人口的国家,198的高中只有10,000多一点。可见,美国的高效率、高技术、高产出,靠的是科技和先进的教育。今天,美国基础教育的方法在杜威教育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几次改进。教育的口号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每个州把税收的40%用于教育。80年代垄断了70%左右的专利发明,获得了70%以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奥运奖牌总数排名第一。

“2061计划”是21世纪中小学课程改革项目,由美国科学促进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机构发起。它代表了美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美国动员了800多名大学、中小学的科学家、企业家、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这一重建年轻人智慧的宏大工程。他们总结了战后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吸收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成果,创造了21世纪的新美国人。

一个和平年代的国家,有资格谈谁是第一!

欧洲

德国赫尔巴特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齐勒(1817-1883)、斯托伊(1815-1885)、雷因(1847-65438+)。Rein是Ziller和Stoj的学生。在教学阶段,雷因主要采纳了齐勒的思想,提出了“五阶段教学法”这一更清晰、更通俗的表述,即“准备”、“提示”、“组合”、“概括”、“应用”,为后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主观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阶段的形式化日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传统教育”的典型模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许多教育家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进行批判,导致了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人们通常把这一阶段出现的“新教育”、“实验教育”、“自由教育”、“劳动教育”、“进步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思想称为“现代教育”理论。其中,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思想体系中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你可以参考这本书:

外国教育史课程

作者:吴世英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发布日期:1999年8月版本:1

I sb编号:710712957页码:804

19年末到20世纪初,是教育现代化的形成阶段。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技术革命出现,西方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虽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政治背景、意识形态和文化特征,但都面临着相同的发展主题:现代化和现代化;教育也有同样的障碍:形式主义传统教育僵化、封闭、狭隘、被动、贵族化、非功利、脱离现实生活。传统农业社会要转变为工业社会,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19年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教育革新运动,从多方面冲击传统教育的制度、内容、方法和教育理论,致力于建立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教育。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为教育民主化的扩大创造了条件,教育现代化正式开始。其主要特点是:

(1)教育普及,初等教育普及;

(2)教育的重点进一步转向关心和尊重儿童,促进他们的自由发展;

(3)在课程设置上,核心课程已经出现;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培养孩子的主动探索和自学能力;

(4)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都发起了“新教育运动”或“新学校运动”,生命教育和儿童个性的发现引发了一场新的教育革命。而在德国和日本,新教育理论只是退化为公民教育,儿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成为“国民儿童”。在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了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学理论,奠定了20世纪美国教育的基础,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坤庆《20世纪西方教育的反战与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然而,在这场“进步教育运动”中,儿童只是被视为学校的对象,而不是在所有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道德主权的成员;只强调了成年人和国家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实际上,进步主义的进步只是强化了学生的作用,儿童的主体性仍然被忽视。在这种教育理论中,孩子仍然是没有感情的低等动物,所以在它看来,没有必要认真考虑孩子的看法,更不用说关心他们所有的感受。换句话说,一方面,儿童中心主义迎合了儿童,另一方面,它只是伪装的成人中心主义。既迎合了孩子,又实现了大人的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