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小牛
胡一林有一个生活爱好,就是喜欢摩托车。他曾经从上海一路骑到北京。自称“骑行狂人”的胡一琳决定“染指”出行工具。他利用自己做设计师的经验,用了一年时间测试、调查、重新设计如何做出一辆独一无二的滑板车,结果却发现自己没钱做出一辆理想的车。胡一林决定寻找投资。
找投资,一定要做BP(商业计划书)。胡一林把BP送给了包括李想(先后创办泡泡网和汽车之家,并带领汽车之家在纽交所上市)在内的一些投资人。但是,并不是没有投资人愿意给胡一林钱,而是胡一林还要求投资人“送人”一个CEO。
通过李想的推荐,一个投资者出现了,那就是史明资本的黄明明。黄明明不仅给胡一林带来了钱,还带来了一个CEO——给胡一林——李一男(华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由此,2014正式成立了以“小牛”为品牌的牛电科技。与此同时,各路资本和顶尖人才并肩进入公司。资本家,如GGV资本GGV、IDG资本、红杉资本;人才济济,如刘传凯、何鹏、何、刘成东等人。
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胡一琳和她的团队就用对产品的疯狂坚持成就了公司的价值观。
为了让价值观“落地”,小牛推出了首款“N1”产品。严格来说,这个产品属于电动摩托车领域,不属于电动自行车。但胡一林不会想到,会为任何一个摩托车品牌、市场上任何一辆摩托车收集信息、分析产品的本田,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小牛的“N1”。
当经理在2016采访时任本田中国部长的太修水野彩香时,太修水野彩香把目光聚焦在了小牛身上。太修水野彩香当时私下透露:“长期以来,作为全球销量最大的本田摩托车,它一直关注着摩托车领域的科技变革。其中,中国的小牛是本田最重视的一个企业品牌,因为如果小牛的电动车型演变成摩托车行业的主流,本田摩托将遭遇前几个。
本田的担忧正逐渐接近现实。2020年,CICC在一份关于calf价值评估的报告中,在两轮车的品牌矩阵上,将calf直接列入本田和雅马哈两大燃油摩托车巨头的主导品牌阵营。要知道,在今天小牛的产品谱中,“N1”只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系列,并不是燃油摩托车。
从技术角度来说,电动摩托车的主要核心是电池和电机,可以和本田、雅马哈的燃油摩托车竞争,这意味着小牛在电动自行车产品上会更有优势。
技术与战争
创业第二年,就在小牛准备大打出手的时候,“黑天鹅”事件发生了。当时,因为李一男涉嫌内幕交易被捕,公司团队一片恐慌。此前,2016和1以首席运营官身份加盟小牛的李彦掌舵该公司。李燕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曾任KKR私募股权基金运营副总裁,负责KKR投资的多家企业的运营管理。在加入KKR之前,他曾于2008年至2009年在麦肯锡公司工作。公司),2006年?2008年,他在美国高通工作,从事3G和4G技术研发,拥有三项相关专利。李艳波2016-10加入小牛电气,2017-12任小牛电气CEO,2018任小牛电气董事局主席。
李一男被判内幕交易罪,2017年底出狱后才以小牛荣耀成就FundLimited第一股东的身份回归。然而,在李一男消失后的近两年时间里,正是胡一林、李炎等人带领小牛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公司内部,李岩被视为睿智的企业舵手和团队连接者。
小牛的整体战略有两个并行的结构,第一个是技术战略,第二个是业务战略。胡一琳主要负责前一种策略,李炎负责后一种策略。
技术策略。从新车车型发布的历史脉络来看,自“N1”发布以来,小牛在2016发布了“M1”,在2017发布了“U1”和“Project X”。
通过以上系列和产品类型,小牛的产品矩阵大致可以概括为: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户外专业自行车、电动助力自行车。从产品矩阵来看,与市场上任何一家电动自行车企业的业务产品系列相比,几乎找不到同类产品或竞争对手。
小牛产品矩阵中出现的每一款产品,其实都是相互关联的,这与其智能技术能力和原创设计能力有关。正是这两种能力,导致了一种叫做“知识转移”到“产品转移”的能力,可以应用到摩托车线、自行车、滑板车等周边产品上。
「知识转移」的来源是什么?智能技术是小牛“知识迁移”的来源之一。
小牛的智能技术和应用主要来自五大核心:云ECU智能中央控制器持续进化的智能平台、CLOUD-ECU智能中央控制器、牛云智能云、遍布车身的10多个传感器、小牛电动app。
很明显,五个核心中,前三个属于一个源技术,第四个传感器属于硬件范畴(配件可以通过供应和采购配件组装),最后一个APP属于互联网社交软件技术。所以主要看云ECU和APP。
关于云ECU小牛云ECU智能中央控制器已经到了V3版本。作为整车的智能枢纽,它将对多达72项车辆信息进行每分钟200次的监测、采集和分析,并通过APP实现对车辆状态的远程查看和控制,以加强车辆的安全和预警能力。此外,其OTA无线升级功能可以轻松完成功能更新和扩展,无需更换硬件。
在云ECU的后台,隐藏着小牛的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电池循环次数和电量变化曲线,有助于改进BMS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从而更好地保护电池,减少电池事故。此外,通过对里程、陪伴时间、骑行轨迹等骑行数据的分析,有助于优化FOC矢量控制器的性能,降低能耗。此外,应用数据还用于优化车辆安全性、智能服务和驾驶体验。
关于APP。小牛的APP除了通过云ECU的车辆、电池状态、智能安全、车辆健康报告、在线维修及相关服务链接到用户的手机APP,还具备社交功能。在该应用程序中,用户可以发言、潜水、加入城市俱乐部和赚取积分。特立独行的人称用户为“黄油”。
calf的“知识转移”的另一个来源是工业产品设计。小牛的产品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六大管理体系:专业个性化的工业设计团队、辨识度极高的家族传承设计、合理的人体工程学、照明系统设计、动力系统。从用户最关心的舒适性和动力性出发,主要介绍了人机工程学和动力系统的应用。
对于如何让用户驾驶更舒适,小牛运用了人机工程学,计算了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坐高、身材、骨骼,头部与车把稳定的三角关系,计算了重心、腿部角度、后座高度、手臂角度等。在驾驶过程中,从而设计产品的形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驾驶疲劳,提高舒适性。
至于动力系统,因为涉及到使用过程中的行驶里程、爬坡、耐久等核心问题,实际上是所有电动自行车厂商关注的重点和技术研发的领域,那么小牛的动力系统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
小牛采取的技术策略是自主创新和合作研发相结合。一方面,自主研发的FOC矢量控制器算法全方位优化;另一方面,我们与德国博世合作,调整电机的性能。通过不断改进电机磁钢设计,优化内部铜线的绕线方式和绕线密度,电机的功率输出、瞬时转矩和能效比显著提高。
可以发现,小牛通过不断强化智能科技和工业设计两大核心底层能力,可以轻松地将自己的知识转移和扩展到任何旅行产品上。甚至其目前的产品矩阵也只是暂时的。
商业策略。如前所述,小牛的商业策略和技术策略属于合并的策略。当小牛发布每一个新的系列和产品时,他们的商业行动也是同步的。
“渠道、会议、奖项”是小牛在具体运营中的三个关键词。
关于渠道。自从李岩加入管理团队后,小牛开始改变单一的线上渠道,猛攻线下。
2065438+2006年6月,小牛正式成立线下渠道部,并于当年年底开设20家授权体验店。线下渠道效果开始显现,销量和服务评分明显提升。截至2019 12 31,小牛在中国运营的线下门店数量为1050家。
关于新闻发布会。小牛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后,李彦团队开始同步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2016年初,小牛开始海外建队。当年8月,小牛以2699欧元(约合人民币2万元)的价格将N1S引入德国销售,主打“高端”市场。
2017上半年,小牛产品销售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随后进入东南亚市场。截至目前,小牛电动已进入海外45个国家,为全球众多电动汽车运营商提供了机会。SaaS的两轮电动车smart * * *享受商业解决方案。
小牛的海外市场拓展和影响力,与每一次独特的发布会都有关系。李彦的团队策略是进军国际展览和美术馆。前者是米兰国际双轮车展,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2020等。,而后者则是巴黎卢浮宫等世界顶级博物馆。
关于奖项。为了获得国内外高质量的代言,李彦团队的策略是赢得一系列必要的国内外顶层设计或质量奖项。在小牛,这些奖项被视为一个学生进入职场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和知识的证书。
到2018年,小牛M1和U1产品迅速获得德国红点、德国IF、美国IDEA、日本G-Mark、中国红星、台湾省金销、香港DFA等一系列国内外奖项。过去,这些奖状大多出现在电器产品中,但现在小牛得到了它们,这对笑傲江湖来说足够了。就算有同行做同样的事情,也会被当成是挑人牙。
2021及以上
2017,刑满释放,但不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仅作为股东与牛科技有关联。李岩最终接受了CEO的职位。公司内部分工已经明确:董事长胡一林主管产品研发,李彦继续主管公司发展战略。前宝马设计师刘传凯负责小牛上海R&D中心的整体工业设计。供应链副总裁何和首席产品规划师刘成东负责小牛常州工厂的供应链和产品生产计划。
2018,小牛开始动作频频。首先,他们在法国卢浮宫举行了新品发布会,推出了两款新车,M+和N-GT。后来他们转移到上海举办秋季新品发布会,发布了轻量级产品UM。与此同时,小牛聘请了首席财务官张鹏,并开始在美国上市。当年6月10,小牛(:牛)正式登陆。自此,小牛成为电动自行车领域第三家上市公司(前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港股公司雅迪和股份公司新日)。
2020年10月23日,165438,小牛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2020财年第三财季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8000.64万元,同比增长20.46%;营业收入8.94亿元,同比增长36.67%。看来在2020年的疫情下,小牛的表现还是喜人的,但小牛的潜在对手已经若隐若现。
就在小牛公布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的前一个月,一家名为“九号”(SH:689009)的小米生态链企业悄然在新兴科技创新板挂牌。
公开资料显示,9号公司成立于2012。创业之初,其业务以电动平衡车为主。2065438+2005年3月,通过收购美国Segway(电动平衡车的鼻祖)组建了一家新的全球性企业——由此,该公司将大部分产品命名为Segway品牌;2020年6月29日,10,公司登陆科技创新板,成为国内上市公司中的“VIE+CDR第一股”。
值得注意的是,9号公司的产品类别除了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相关配件外,还新增了电动自行车。据该公司官网介绍,目前共有三种电动自行车,分别以9号电动自行车B、C、E命名。从三款产品的外观来看,智能配置系统(感应解锁、OTA升级等功能、智能定位系统),完全是标杆小牛。
但由于9号公司“知识迁移”到“产品迁移”较晚,电动自行车产品只有三类,根据2019的财务数据,该业务为244.92万,仅占公司整体主营收入的0.05%。但基于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开发,9号公司已经打开了这项业务的战略大门。而且在智能电动自行车方面,得益于小牛的市场教育,9号公司完全可以躺在小牛这边,以“深度睡眠”模式竞争。问题是,小牛能把这个沙发边赶走吗?
(注:①两轮电动车。广义的概念是指摩托车、自行车、平衡车、滑板车等装有两个轮子用于旅行或娱乐的速度工具。基于方便读者阅读理解,本期主要指向新国标范围内的电动自行车。如果涉及到电动摩托车或者电动轻便摩托车,还有其他的解释和说明。)*本文首发于经理,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