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怎么样?

简介:太原理工大学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由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以工程应用为特色,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教八大学科,多学科相互支撑、和谐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项目支持的高校,山西省确定的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创建于1954,前身是华北第五工业学校。它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而建立的一所全国重点中专学校。1988升格为专科,1999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正式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2017与省内部分高校发起成立“山西省应用型大学联盟”。60年来,学校传承自强不息、勇于奉献的精神,践行“知行合一,行动胜于雄辩”的校训,为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9万多名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兵器工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曾被称为“小黄埔”武器系统。学校占地面积35.2万平方米,新增规划用地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7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4.38+0.83亿元。图书馆藏书654.38+0.59万册(含电子书)。建立了覆盖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管理平台。各种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各种教学、生活、体育设施齐全。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化学化工系、计算机工程系、环境与安全工程系、材料工程系、理学系、经济与管理系、外语系、设计艺术系、法律系、体育系13个系,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继续教育系2个教学部。本科专业39个,面向全国30个省(市、州)。教职工823人,其中专任教师649人,高级职称教师190人。硕士以上学历606人。其中,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人,山西省“1”领军人才8人,山西省第三批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优秀高校。同时,学校还注重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学校本着“夯实基础、注重能力、注重实践、鼓励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学校不断加快区域(行业)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逐步形成六大学科群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学科专业建设引领学校发展。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专业,山西省高校1专业,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及其自动化5个专业被评为省级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山西省“1331工程”建设计划中的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拥有1国家级精品课程、10省级精品资源、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Visual C++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材被列入国家规划教材,获得包括特等奖、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各级教学改革奖。现有教学实验中心16个,实验室94个,其中中央和地方实验室7个。率先与美国通用电气集团合作投资2700万元,* * *在华北地区建设了更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实训室。2016年学校与中北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2017年9月开始与中北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化工、环境、材料专业研究生。根据世界四大大学排名系统之一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8,该学院排名第474位。根据艾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8中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报告》,学院教学质量排名10,毕业生质量排名全省第9。学校高度重视“强调创新实践,突出应用能力”的素质教育,坚持“以练促教,以赛促学”,完善“国家-地区-省-学院级”学科竞赛体系,建立了210个校外实践实训基地。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0余次。学校机器人队在2014年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被团市委授予“山西青年五四奖”。2017年机器人大赛获得1一等奖,1二等奖。2017年机器人大赛自制轮式机器人1V1项目获得第一、二名,2017年机器人大赛华北五省获得65438。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中获得两项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3D打印大赛中获得冠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于慧大赛、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山西省大学生物理学科竞赛、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中,成绩也在全省名列前茅。根据全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学院排名全国第224位,山西省第4位。此外,文体活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定向运动队参加山西省学生定向锦标赛A组比赛,一举夺得该组全部冠军,以绝对优势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我院足球队获得2016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山西赛区(男子本科组)冠军,我院篮球队获得2017山西省大学生篮球锦标赛暨CUBA草根赛亚军。近年来,涌现出“优秀班集体”、“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优秀集体和个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创业的效果也备受关注,部分毕业生两次入选“100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学校遵循“需求导向、深度融合”的原则,加强学科(群)交叉,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化与科研院所、工业企业等高校的紧密联系,共享资源;引进各类社会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四位一体”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山西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新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山西省“1331项目”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第一批)B类补充建设项目。专著、SCI、EI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授权专利和获奖科技成果大幅增加,科研立项渠道不断拓宽,横向承包经费大幅增加,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实施“国际化战略工程”,积极拓展国际交流渠道,不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加快国际化进程,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数十所高校开展多层次、双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人才,为学生出国、教师海外交流深造、引进国外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学校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文化,积极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努力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荣获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标兵”、山西省“平安单位”、省会“平安模范单位”、山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山西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系统五一劳动奖状、太原市园林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学校坚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联系军工”的办学定位,探索“具有鲜明工程应用特色和重要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道路,向着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山西一流应用型工业大学的美好愿景奋力奋进。(截至2018年7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蓝欣路31号电话:0351—356010传真:0351—356100邮政编码:030008。

注册资本:6756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