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园学术研究
湖北省数字纺织设备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纺织机电研发中心
湖北省服装技术研发中心
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纺织系统及政策研究中心
自2000年以来,湖北省中小企业重点研究基地* * *纺织服装R&D促进中心共承担国家“863”重大科技项目等6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省部级以上(含武汉)科技成果奖50项,发表论文4757篇,其中公开发表216篇。60多篇文章被收录在《新华文摘》和《NPC文案》上。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58部,授予发明专利41项。在2004年《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青年报)中,学校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在湖北高校包括部属高校中排名第八,在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二。据全国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统计,2005年学校在湖北省(含部委重点大学)排名第六,全国129。
获奖研究项目许教授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丝技术”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项目“高品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细粉碎及高附加值再利用”二等奖,曾庆福教授的“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催化氧化及资源化技术”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二等奖。“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为纺织材料学(许)、线性代数(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夏火松)、面向21世纪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面向21世纪的纺织工程课程体系设置研究、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能强化研究。1.
学校非常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在循环经济(特别是苎麻生态产业园)研发、水处理、纺织纤维新材料、功能性面料、印染清洁生产、纺织服装数字化、新型纺织装备(高倍捻机等。)、纺织设备相关资料、管理科学、服装与艺术、服装文化与服装数字化等。,大量科研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纯天然纤维单向汗布纺织面料2004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并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已作为高尔夫运动服面料用于耐克服装系列,正在与阿迪达斯进行技术合作。“剑麻干叶加工方法及其在复合板中的应用”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与广西剑麻集团、武汉兴隆板业有限公司合作产业化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产学研结合
主持国家“863”项目“新型高效物化组合技术与设备”,研发两项原创技术,获“国家重点新产品”、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桑麻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以技术入股成立“武汉方圆环境公司”,成为研究生培养和吸纳本科生科研的基地。湖北生态苎麻产业有限公司是在“苎麻清洁生产及苎麻生态工业园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成立的。从苎麻纤维种植改性、纺织、印染、后加工等方面研究了清洁生产体系。探索了农业与纺织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为政府更好地解决湖北省苎麻产区的"三农"问题提供了模式。该项目还培养了一批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学校在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分形、小波理论及应用、神经网络、分子拓扑、离子束和等离子体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我们紧跟学术前沿,结合纺织行业的科学问题,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生物活性产品的结构设计和改造、纺织化学助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等方面的许多成果都直接用于生产。公开出版的出版物包括期刊和外贸实务。
交流与合作
我们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与英国利兹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澳大利亚霍姆格兰奇学院联合办学。我们建立了中欧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聘请了多位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名誉教授。①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中心(基地)名单 教育部:授牌单位名称纺织新材料绿色加工与功能化教育部成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纺织印染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②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中心(基地):授牌单位名称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湖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服装艺术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服装技术研发中心、武汉市科技局、武汉理工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湖北省经委、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纺织机电研发中心、湖北省科技厅、 湖北省纺织系统与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市纺织服装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科技局、湖北省现代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厅、③研究机构:纺织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非线性科学研究所、孙菊香服装设计、工程材料研究室、Kazumi工作室、印染与污染控制工程中心、 武汉方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哲学文化研究所、新闻与传播学院纺织服装数字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