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28066小学创造教育考试大纲(高刚1757)?

本大纲对应的教材版本为:王编著《儿童创造教育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高港175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066小学创造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编辑(2018)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课程内容和评估目标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章是创造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理解三个“非常现象”的深层透视,厘清基础教育的偏差,掌握创造教育的探索过程、多重困境和突破路径。

[学习内容]

第一,对三个“非常现象”的深层透视

1.第十名现象

2.计算能力和创造力倒挂的现象

3.拒录“偏才”现象

第二,基础教育的偏差抑制了创新人才的成长

1.教育理念的偏差

2.课程的偏离

3.教育行为偏差

4.教育评价偏差

5.教师职能的偏离

6.教育管理偏差

第三,创造教育的探索历程、多重困境和突破路径

1.创新教育的探索里程:

恢复阶段

膨胀阶段

攀登阶段

2.创新教育的主要进展

3.创新教育的多重困境

4.开创教育的突破之路

【评估知识点】

第一,对三个“非常现象”的深层透视

第二,基础教育的偏差抑制了创新人才的成长

第三,创造教育的探索历程、多重困境和突破路径

[评估要求]

1,死记硬背:基础教育的偏差造就了教育的探索里程。

2.理解:三个“非常现象”的深度透视,造就教育的多重困境与突破路径。

第二章指出了儿童创造性心理发展的创造性教育。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和动力模型,掌握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理念。

[学习内容]

一、儿童创造性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

1.创造词义的研究进展

2.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3.儿童创造性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

二,儿童创造性心理发展的动态模型

1.升华理论

2.补偿理论

3.集体潜意识理论

4.自我实现理论

5.三维动态理论

三、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理念

1.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

2.儿童创造教育的核心理念

【评估知识点】

一、儿童创造性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

二,儿童创造性心理发展的动态模型

三、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理念

[评估要求]

1,识记:创造意义、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动力模型。

2.理解: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理念。

第三章儿童创造意图的发展与教育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创造意图是创造过程的驱动力,明确儿童创造意图的发展特点,掌握激发儿童创造意图的实践路径

[学习内容]

首先,创作意图是创作过程的驱动力。

二,儿童创造意图的发展特点

1.大多数情况下,儿童的创作意图旺旺是从他们的个人需要中萌发的。

2.创作意图基于儿童的好奇心,往往以提问的形式出现。

3.孩子的创作意图往往是冲动的,杀了就容易退缩。要培养机遇和毅力。

4.儿童的主动性是产生创造意图的重要驱动力,也有利于将其转化为他们的创造行为。

三,激发儿童创造意图的实践路径

1.给孩子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2.多给孩子大胆质疑的机会。

3.给孩子更多积极的情感激励。

4.给孩子一些真诚美好的欣赏。

5.多给孩子一些好的心理暗示。

6.多给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评估知识点】

首先,创作意图是创作过程的驱动力。

二,儿童创造意图的发展特点

三,激发儿童创造意图的实践路径

[评估要求]

1,记忆:创造意图

2.理解:儿童创造意图的发展特点。

3.应用:激发儿童创造意图的实践路径。

第四章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内涵、方向、基本特征和主要形式。明确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掌握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路径。

[学习内容]

第一,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心理学的核心。

1.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2.创造性思维的方向

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4.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

二,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

1.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

2.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性别差异

3.创造性思维和学习成绩

4.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

三,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路径

1.关注创造的内在动力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

3.鼓励孩子们的自由想象

4.激活孩子的问题意识

5.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6.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7.解开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8.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早期培养。

9.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10.建立师生之间的民主关系

【评估知识点】

第一,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心理学的核心。

二,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

三,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路径

[评估要求]

1,识记:创造性思维的内涵、方向、基本特征和主要形式。

2.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

3.应用: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五章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理解创造行为是创造心理的外在表现,明确儿童创造行为的发展特点,掌握儿童创造行为训练的创造技能。

[学习内容]

第一,创造行为是创造心理的外在表现。

1.创造性行为的内涵

2.创造性行为的形式

3.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基本维度

4.判断儿童创造性行为的标准

二,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1.探究学习

2.科技探索

3.专利申请

三,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创造技能训练

1.属性枚举法

2.组合方法

3.信息传递方法

4.改变方法

5.放大和缩小方法

6.增减法

7.移植方法

8.反向方法

9.专利文献法

【评估知识点】

第一,创造行为是创造心理的外在表现。

二,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三,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创造技能训练

[评估要求]

1,识记:创造行为的内涵,创造行为的形式,儿童创造行为的基本维度,判断儿童创造行为的标准。探究学习法、属性枚举法、组合法、信息交换法、变化法、扩充缩减法、增减法、移植法、逆序法、专利文献法。

2.理解:儿童创造行为的发展特点,儿童创造行为训练的创造技能。

第六章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与教育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创造性人格的含义,明确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点,掌握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践路径。

[学习内容]

首先,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

二,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点

1.儿童创造性人格特征研究

2.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研究

3.超常儿童创造性人格的研究

4.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相关研究。

5.创造性人格的稳定性研究。

三,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践路径

1.照顾孩子的好奇心

2.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

3.把玩耍的自由还给孩子。

4.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

5.鼓励孩子的挑战精神

6.鼓励孩子的乐观和自信。

7.提高孩子的自主性。

8.强化孩子的“结晶体验”

9.提高孩子的道德境界

10.锤炼孩子顽强的意识

【评估知识点】

首先,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

二,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点

三,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践路径

[评估要求]

1,识记:创造性人格

2.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点。

3.应用: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七章是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理念和路径选择。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掌握教学对儿童创造性心理发展的阻力因素,明确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理念,掌握促进创造性教学的路径选择。

[学习内容]

第一,掌握式教学不利于儿童的创造性心理发展。

1.衰落的主导地位

2.落后的教学方法

3.教学内容过多

4.异化的评价方法

5.失落的师生关系

二,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理念

1.创造性教学应该是一种责任,而不是教学的点缀和装饰。

2.创造性教学应该针对所有的孩子,而不仅仅是少数精英。

3.创造教学应注重创造心理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应局限于创造性思维或技巧的训练。

4.创造性教学应该关注教学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学结果。

5.创造性教学应该把创造性的权利还给学生,不应该把创造性的权利垄断在教师手中。

三,推进创造性教学的路径选择

1.创造性教学的发展方向

2.创造性教学的模式建构

3.创造性教学的实现条件

【评估知识点】

第一,掌握式教学不利于儿童的创造性心理发展。

二,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理念

三,推进创造性教学的路径选择

[评估要求]

1.创造性教学的典型模式。

2.领悟:掌握教学对儿童创造性心理发展的阻力因素,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理念。

3.应用:促进创造性教学的路径选择

第八章:创新学习的主要特征和实践路径。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理解维持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含义,明确儿童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掌握激发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实践途径。

[学习内容]

第一,维持性学习阻碍了儿童的创造性心理发展

二,儿童创新学习的主要特征

1.个性化

2.自治

有选择性

4.调查

参与其中

6.公开

三,激发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实践路径

1.解放儿童的创造潜力

2.坚持“生活在当下”

3.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4.强调方法和方法论教育。

5.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6.促进和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

7.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评估知识点】

第一,维持性学习阻碍了儿童的创造性心理发展

二,儿童创新学习的主要特征

三,激发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实践路径

[评估要求]

1,识记:维持学习,创新学习。儿童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2.儿童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应用:激发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实践路径。

第九章让活动课程成为激发儿童创造潜能的平台。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活动过程的特点和优势,明确儿童在活动课程中创造的教育资源,掌握推进活动课程的路径选择。

[学习内容]

一、活动课程在儿童创造教育中的地位

1.活动课程的积极特征

2.活动课程在创新教育中的优势

第二,儿童在活动课程中创造教育资源

1.技术创新活动

2.文学艺术创作活动

3.创造性社会实践

4.创造性的集体活动

5.日常生活中的创造性活动

第三,推进活动课程的路径选择

1.进入社会阶层,丰富实践经验。

2.加强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减少直接说教,提倡间接启发。

4.开展专题讨论,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5.推广“爱的模式”,促进爱的教育。

6.推进教育民主,改变教师领导方式。

7.克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评估知识点】

一、活动课程在儿童创造教育中的地位

第二,儿童在活动课程中创造教育资源

第三,推进活动课程的路径选择

[评估要求]

1,背:活动课程

2.理解: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优势,

3.应用:活动课程中的儿童创造教育资源,促进活动课程的路径选择。

第十章创造性班集体的组织设计与构建路径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几个不良班级的集体特征,明确创意班集体的组织设计,掌握创意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路径。

[学习内容]

一,班级集体与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

1.求知类群体

2.娱乐类群体

3.监督班级集体

二,创造性班集体的组织设计

1.班级群体的目标特征

2.班级集体的价值特征

3.班级集体的行为特征

4.班级群体的情感特征

三,创造性班级集体建设的实践路径

1.更新文化观念,走出创作误区。

2.开展“敏感性训练”,克服组织发展的阻力

3.发展阶级民主,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4.加强组织诊断和治理,实现班集体的可持续发展。

5.充分发挥班级的纽带作用,打造“绿色生态教育”

6.及时转换角色,提高管理行为的有效性。

【评估知识点】

一,班级集体与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

二,创造性班集体的组织设计

三,创造性班级集体建设的实践路径

[评估要求]

1,背记:创造性班集体的特征

2.理解:几个坏班的集体特征。

3.应用:创新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路径。

第二章XI创造型教师与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教师阻碍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病理分析,理清创造型教师的成长历程,掌握创造型教师自我修养的路径选择。

[学习内容]

一,教师阻碍儿童创造性心理发展的病理分析

1.培养内容不平衡,放弃学生的创造力。

2.在观念上培养偏见,轻视学生的创造力。

3.培养环境专制,遏制学生创造力。

二,创造性教师的成长过程

1.创造型教师的成长是先有后有,是一个多阶段持续的过程。

2.创造型教师的成长从关注自我、关注教学转变为关注学生。

3.创造性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与教育环境积极互动的过程。

4.创造型教师的成长策略是多样而全面的。

5.从内部因素来看,创新型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其成长起着关键作用。

三、创新型教师自我修养的路径选择

1.打破“路径依赖”,不断超越自己

2.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3.促进动态生成教学,提升教育智慧。

4.加强校本研修,走上幸福之路。

5.注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评估知识点】

一,教师阻碍儿童创造性心理发展的病理分析

二,创造性教师的成长过程

三、创新型教师自我修养的路径选择

[评估要求]

1.理解:教师阻碍儿童创造性心理发展的病理分析,创造性教师的成长过程

2.应用:创新型教师自我修养的路径选择

第十二章儿童创造教育的测量与评价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动能、创造评价的困扰、创造测验的双重性和儿童创造测验的分类,明确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多元路径,掌握多元化儿童创造教育评价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学习内容]

第一,尽快改变测量和评估滞后的现象。

1.儿童创造教育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能力评价功能、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走出儿童创造性心理测量的困境

1.台湾省学者陈安龙教授被创造力的评价所困扰;

2.哈佛大学加德纳创造力测验的双重性。

3.儿童创造力的侧面这一工具和方法的分类

托兰斯中国创造性思维的测量

托兰斯图形创造性思维的测量

发散思维测量

威廉姆斯创造力测量

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

态度和兴趣量表

人格量表

同行提名

视线引导评估

作品评价

名人研究

创造性活动和成就的自我报告

第三,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多元路径

中小学创新教育评价的多种方式组合:

1.根据评价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它可以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诊断性评价。

2.根据评价使用的标准,可以分为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3.根据评价机构的不同,创造教育评价可以分为校园评价和社会力量评价。

4.注重客观评价和过程评价,兼顾条件评价。

多样化儿童创造教育评价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心理测量与教育评价

2.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

3.教育评价和元评价

4.教育评估和指导

【评估知识点】

第一,尽快改变测量和评估滞后的现象。

二、走出儿童创造性心理测量的困境

第三,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多元路径

[评估要求]

1,识记: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能力评价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

2.理解:创造力评价的困惑,创造力测验的双重性,儿童创造力的侧面以及这种工具和方法的分类。

3.应用: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多重路径。

第十三章田野调查:来自中小学创造教育一线的调查报告

本章没有考试要求。

如果您对自考/中考有任何疑问,不了解自考/中考考点内容,不了解自考/中考地方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先生官网,免费获取个人教育推广计划:/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