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菲尔德2号左轮手枪
恩菲尔德2号左轮手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英军广泛使用。与英国另一款左轮手枪——温布利左轮手枪一样,该左轮手枪采用中间折叠方式设计,其特点是当用户折叠枪管时,弹匣内的弹壳会自动弹出,便于重新装弹。
历史
一战期间,英军意识到. 455韦伯利手枪威力巨大,但存在后坐力过大的问题,使得士兵需要接受复杂的射击训练。所以战后英国政府认为口径. 38的左轮手枪和重13克的长子弹更符合要求。
为此,他们正在寻找一种新兵可以使用的重量轻、后坐力小的双动左轮手枪,这样他们就可以在非常近的距离内轻松命中敌人,而且发射的重子弹也有很高的止退效果。
由于. 38/200子弹在当时的美国警察和平民射手中很流行,韦伯·利斯科特立即向英军提供了一把. 38/200口径的韦伯利MkIV左轮手枪。
但英国陆军并没有直接采用该枪,而是将其设计提交给了国有的恩菲尔德兵工厂,并在韦伯利研制了一种与MkIV非常相似,但内部结构略有不同的左轮手枪。
该枪推出后立即被采用,命名为“No2MkI转轮手枪”,并于1931正式采用,随后是1938采用的MkI(无锤钮,仅纯双动射击)和1942采用的MkI(战时方便简化设计)
后来威尔伯·斯科特起诉英国政府专利侵权,要求赔偿2250英镑。但韦伯·利斯科特的行动遭到了恩菲尔德兵工厂的质疑,他们声称恩菲尔德的2MkI号左轮手枪是由博斯上尉(博斯反坦克步枪的助理设计总监)在韦伯·利斯科特的协助下设计的,而不是后者提出的指控。
因此,韦伯·利斯科特的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但皇家委员会仍通过“发明家奖”给予韦伯·利斯科特1,250英镑。
由于恩菲尔德兵工厂在二战期间无法生产足够的2号左轮手枪来满足英军的需求,韦伯利Mk IV也被英军采用来填补前者的空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恩菲尔德2号仍然是英国标准手枪,它一直服役到1960年代。今天,一小部分前英国殖民地仍在使用该枪。
用户国家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冈比亚
英属香港
莱索托
利比亚
缅甸(东南亚国家)
阿曼
菲律宾
波兰
斯里兰卡
不列颠,英国
前英国殖民地和英联邦国家
服务记录
服务期限:1932—1963。
用户:英国及其殖民地
参与战争/冲突:英国殖民战争,二战,缅甸内战,朝鲜战争,马来亚危机,北爱尔兰问题。
生产历史
开发者:威比·斯科特
研发日期:1928
制造商:皇家轻武器工厂
生产日期:1932—1957。
制造量:约27万件。
衍生类型:恩菲尔德2MkI号,恩菲尔德2mki号。
主要技术规范
空枪重量:765克
长度:260毫米
bullet:. 38s &;宽(9.2×19.7毫米)
直径:9.2毫米
螺栓:双动式
发射模式:连续发射
射速:每分钟20-30发。
初速:189米/秒
有效范围:13m
最大航程:182.88米
弹药供应方式:6发弹药巢
瞄准器:V型门和瞄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