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三五规划与电子信息专业有什么关系?
二是推进产业链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以新的信息消费需求为导向,努力推进软硬件、制造与服务、网络与产品的融合,延伸传统信息技术产业链,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鼓励和引导产业链各环节的配套发展和产业链横向整合,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跳出跟风发展模式,以骨干企业为引领,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围绕绿色服务器、智能硬件、智能交通等领域完善产业生态。支持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推动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一些重点领域形成一批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培育“专精新锐”的“小巨人”企业。结合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新的区域增长极,推动东中西部产业差异化发展,打造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把握信息技术融合趋势,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三是推动电子信息与传统领域的融合创新,以应用促发展,提升产业支撑国家战略支撑的能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智能传感器、智能工业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产品和智能装备系统,加快生产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推进生产线柔性改造和智能工厂建设,大力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实施“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建设电子信息产品创新平台,加强* * *标准修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针对家电、医疗、农业、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典型需求,开发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新型集成产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行业需求解决方案建设,促进行业应用快速发展。推进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行业协会、企业和R&D机构组织产用合作联盟,进一步改善产用合作服务环境。
第四,加快信息安全产品开发,壮大信息安全产业,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推进安全可控产品和服务的联合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突破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控制等重要领域信息系统所需的关键软硬件产品,加快安全可靠的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工业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建设关键软硬件产品和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仿真测试平台,优化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品的推广机制。加强信息安全产品评估认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产品生产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加快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提高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产业支撑能力。
五是优化产业出口结构,加强产业国际化布局,全面提升产业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高一般贸易比重,促进出口产品向高端发展,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结构。建立健全首个协调机制,继续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一带一路”、中美合作、中欧合作等国际合作计划的实施,结合海外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通信系统、光伏等优势产能,加快自主技术标准的海外推广应用,扩大国际影响力。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并购和引进国际R&D团队获取高新技术,建立和完善全球R&D、生产和营销体系,加强国际资源利用,提升产业国际化布局和运营能力,扩大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企业、协会、标准化组织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合作研发、标准体系修订,加强专利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机制,提升行业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