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中,负压救护车是“诺亚方舟”
图|来源网络
新型冠状动脉性肺炎的突然爆发带来了医疗物资的供应问题。和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一样,作为“移动抢救室”的负压救护车也面临着一夜之间的巨大缺口。
对此,6月24日,65438工信部向全国发放首批200辆负压救护车用于应急生产,要求部分订单于2月5日交付。接到任务后,江铃福特、北汽福田、宇通客车等12家国内汽车及商用车企业迅速行动起来,展开了一场“时间赛跑”,为紧急援助战第一线打造负压救护车。
在这背后,福特中国携手其在华合资公司江铃福特,展现了最“勇敢”的一面——短短三周时间,超过100辆负压救护车被运送到包括湖北在内的战争“疫情”前线,有效阻止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
负压救护车,移动在战争“疫情”前线的“生命舱”
新冠肺炎一场疫情的爆发,让此前名不见经传的“负压救护车”和N95防病毒口罩成为社交媒体讨论的“网络名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普通救护车在运送病人时容易泄漏病毒气体,增加感染风险。
负压救护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阻断病人运送过程中的空气传输,只允许空气从车外流向车内。车内空气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排出车外,相当于一个移动的隔离诊所。因此,负压救护车在抗疫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负压救护车虽然是由普通救护车改装而成,但其生产难度却不小。
首先,在春节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零配件的供应和人员调度是个大问题,而且由于成本较高,使用频率比普通救护车低,厂家库存较少。其次,负压救护车的生产周期正常情况下是30天左右,但为了应对疫情,需要将生产周期压缩2/3甚至更多,这对厂商的系统能力和反应速度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更重要的是,负压救护车的生产门槛并不低。其严格的技术要求和复杂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决定了很难像其他医用材料一样轻松地增加产能,但国内真正掌握负压救护车核心生产技术的汽车厂商却寥寥无几。福特在华合资公司江铃福特是中国最大的救护车生产企业,也是少数掌握生产负压救护车核心技术的企业。
江铃福特于2003年首次研发出首款SARS福特全顺救护车疫情专用车辆,并一次性向国家捐赠了首批下线的6辆救护车。2010公司自主研发的负压救护技术在国内率先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此后,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还参加了多次流感防疫战斗,如甲型流感(H1N1)。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疫情中,在福特全球总部、福特中国及其在华合资公司的同频联动与合作下,江铃是第一家响应生产负压救护车的车企。与此同时,接到任务一周后,第一批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率先赶赴疫区,迅速加入抗击疫情的战斗。
从黄冈到底特律,福特的全球战争“流行病”正在行动。
任务的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2月1日,远在美国福特公司总部的R&D工程师吴伟接到了来自湖北黄冈老家的求助电话。原来,黄冈当地疫情严峻,但转运感染病人的负压救护车情况紧急,严重阻碍了当地卫生部门抗击疫情的效率。得知老同学工作的公司可以生产这种专用救护车后,同学给吴伟打电话寻求国际长途帮助。
一直关注家乡疫情的吴伟在得知黄冈急需负压救护车后,立即通过总部同事向福特中国发出求救信号,希望协调两辆负压救护车赶往黄冈。
当时,在大洋彼岸的江铃特种车辆厂,负压救护车的生产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接到美国总部同事的求助信息后,我们迅速联系了江铃福特,这是一项跨越国界和时区的全球救援行动,在太平洋两岸迅速展开。”福特汽车公司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共事务副总裁霍京向车逸之回忆,当时疫情紧急,人命关天。为了拿下这两辆负压救护车,越洋电话在和时间赛跑。
收到福特全球总部的紧急请求后,福特中国迅速开始与各方协商部署。在重新评估工厂的产能和进度,并与武汉协商确定捐赠十辆负压救护车的时间表后,决定优先向黄冈捐赠两辆紧急救护车。2月4日,两辆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顺利抵达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迅速进入战疫一线。
短短三天,两辆急需的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就像“变魔术”一样到达了黄冈战“疫”前线。如此高效的操作震惊了吴伟的同学。这两辆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精准救援黄冈的背后,是福特全球总部和福特中国为支持湖北战“疫”行动所做的努力。也是无数普通人不眠之夜坚守岗位,奋战在生产一线,与病毒赛跑的结果。
疫情爆发以来,福特中国一直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与总部一起捐赠了价值1万元的医疗物资和价值500万元的10负压监测救护车。在福特中国的积极调度下,江铃工厂从6月5438+10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准备生产资料,按部就班地开始生产。从农历大年三十开始,这家工厂就一直全力奋战在抢险防疫行动的第一线。
三周生产了100多辆负压救护车,幕后英雄值得铭记。
在大爱战“流行”和同心同德的氛围中,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奇迹般地实现了。
负压救护车原来的生产周期是30天/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生产周期被压缩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据统计,在过去的三周里,福特在华合资工厂已经向全国战争“疫情”前线交付了超过100辆负压救护车。
“如果工件早一点送到,救护车就能早一天到达疫区,医护人员就能得到更全面的保护,病人也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这是一场与死亡的赛跑。一点都不耽误。”已经连续多日加班、在厂里过春节的江铃福特工厂模具设计部技术员李勇告诉车艺条。
2月2日17,连续工作32小时后,李勇突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对一批工件的激光切割进行编程调试。他毫不犹豫地打开电脑,熟练地开始编程、调试和加工...又一个夜晚过去了,看着工件按时交付,李勇红红的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我的工作很平凡,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能做这么有意义的事。”李勇说。在江铃福特,像李勇一样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人还有很多。
为了保质保量按时交付零件,江铃智能装备中心项目开发部工程师尹芳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40公里,白天协调生产,讨论技术方案,晚上制定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案。负责室内装修的李保国把家人安顿在老家,匆匆赶回岗位,身兼数职,弥补人力不足,保证交付进度。
为了给国家抗击“疫情”做贡献,模具设计工程师万帅从大年三十开始,自愿坚守在生产一线,尽管妻子已经怀孕八个月。有着同样想法的总装内勤二班班长尹毅武也推迟了婚礼,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加入到福特全顺救护车的队伍中。
正是这样一群普通人的默默奉献,让福特在接到任务后12天,率先将22辆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送往疫情严重的湖北,成为福特高效战“疫情”值得铭记的幕后英雄。
2月1日,江铃福特率先向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两辆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用于病人转运,成为国内最早交付疫区的负压救护车。2月3日,18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抵达武汉,其中包括10捐赠的负压救护车。此外,2月4日,两辆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运抵湖北省黄冈市,4天时间,***22辆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奔赴防疫一线。
截至目前,江铃已接到3000多辆救护车订单。时间紧、任务重,但福特中国和江铃福特的高层都向工厂下达了死命令: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都要严格保证零部件和生产的质量,决不能把一个不合格的产品交付给在战争一线英勇“逆行”救人的医护人员。
福特全球总部、福特中国及其在华合资企业的全球联动和紧密合作,再次证明了大爱无国界的道理。在五湖四海的全力支持下,相信这场战争的胜利很快就会到来。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