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不配”特斯拉
现在是5月1。
泰斯拉也被吊在绞刑架上。
相关热搜也破亿。
这是现场。
所谓的“悬疑神曲”突然在我耳边响起。
特斯拉“玩”得太好了!
4月19。
2021上海国际车展,上午11左右。
两名女车主穿着同样的“刹车失灵”t恤,其中一人跳上一辆特斯拉汽车的车顶,在周围高喊“特斯拉刹车失灵”进行维权。
张女士的行为持续了5分钟左右。
他被一群现场工作人员拦住(抬)(走),然后被拘留5天。
简单回顾一下“情节”:
2021 1月。
张女士花了465,438+0万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3。
2021 2月21。
张女士的父亲开车带着家人从景区沿着341国道回家。当他经过红绿灯路口时,刹车失灵了。追尾后,汽车撞上了路边的水泥平台,停了下来。车上一家四口包括张女士1多岁的小侄女。
那天晚上。
交警方出具了责任书:
认定张女士的父亲违反了安全驾驶、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的相关法律,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特斯拉说:
踩下制动踏板前车速为118.5km/h,制动时ABS工作正常,前方碰撞预警和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并发挥作用。车辆制动系统未发现异常。
所以张女士才一直贴横幅,坐车,雇年轻模特,被拘留近两个月。
4月19。
特斯拉回应了两次,说“不妥协”。
4月20日。
在“最近所有的负面都是张女士贡献的”、“张女士背后有人”、“绝不妥协”、“90%的客户愿意重新选择特斯拉”之后。
特斯拉副总裁陶林第二次回应车辆失控:
其实失控的比例非常非常小。失控的车辆不是质量问题,而是地面湿滑...
果然。
错的不是特斯拉,而是全世界。
但在新华社、央视相继“点名”后。
4月20日晚。
特斯拉半夜发出道歉:
他表示,将坚决服从政府相关部门的决定,尊重消费者,遵守法律法规,坚决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一切调查。
4月21。
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立即出具相关行驶数据。
特斯拉终于学会了做好人。
开始“妥协”。
4月22日。
特斯拉声称在事故发生前半小时已经提供了完整的行驶数据,并且未经车主同意就发布了这些数据。
把数据放在口袋里的特斯拉。
在被“强行”抛出一组“似是而非”的数据显示“车辆制动系统正常,没有刹车失灵”后,似乎准备撤了。
4月23日。
随着特斯拉对“维权”事件的解释,风向瞬间改变。
4月25日。
特斯拉与“看守所”的张女士取得联系后。
4月26日。
号称“无公关”的特斯拉,来了个少冰少糖的“奶茶公关”。
从那以后。
号称“不公关,不妥协,不道歉”,特斯拉彻底坏了。
“刹车失灵”这件事本来很简单,并没有“危及”生命安全。
本来和特斯拉发生的其他安全事故一样与我们无关:
4月19日。
马斯克发推特的时候,两个男人的死并不能阻止特斯拉股价的上涨。
实际上,
特斯拉的刹车失灵与否很简单。
拿不出行车记录仪,就拿出“完整”的数据。
如果资料不全,应该有路面监控。
如果监控也没了,那条路上应该总有其他车主...
我们理解特斯拉有多“傲慢”,但全球这么多安全事故,还是不承认自己有问题。这是对还想买特斯拉的车主的不负责任吗?
特斯拉之谜的处理方式是“城中风暴”。
而它一直坚信的东西,却始终无法说服其他围观者。
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个“完整”的数据。真的有那么难吗?
特斯拉各种自我感觉良好的“骚操作”也不过如此。
不同意就“拘留”权利人。
解决不了问题就去解决提问题的人,简直是“忘我”。
不是的。
被保险公司拒保的特斯拉已经引起了“民怨沸腾”。
无论特斯拉承认与否。
刹车失灵已经广泛传播。
有人跳“屋顶芭蕾”,有人卖“刹车失灵”t恤,有人拆解除刹车失灵外的特斯拉字样...
截至4月27日,美股收盘。
特斯拉股价收于704.74美元/股,下跌4.53%,市值一夜蒸发32654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82亿元。目前,该公司的总市值为6764亿美元。
2008年。
全球金融危机之时,特斯拉濒临破产。
2018.
特斯拉第一季度亏损230亿美元。
2019.
特斯拉Giga上海投产,一下子突破了产能瓶颈,不能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欧美。
在某种程度上,你甚至可以说:
是中国市场拯救了特斯拉。
再说了。
相对于特斯拉2020年近50万辆的总销量,张女士的特斯拉只能算九根毛。
但即便如此。
特斯拉的操作让双方都下不了台。
给五菱、华为和DJI带来了一波口碑。
此刻,蔚来也参与其中。
特斯拉的“刹车失灵”问题没有解决。你想留着它过年吗?
要知道,即使特斯拉在“口水战”中成功“自证清白”,失去的公众信任也无法挽回!
毕竟。
用户现在最关心的不是刹车失灵,而是特斯拉傲慢的态度。
再说了。
随着五菱在销量上卫冕冠军,华为在技术上独领风骚,百度、小米、DJI和360都虎视眈眈,留给特斯拉的时间不多了。
知道我看到吉利李书福说什么吗?
特斯拉大概是拿车主当“小白鼠”,像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样训练自己的技术。
然而。
买特斯拉的车主对特斯拉的“品质、性能、内饰”并不感兴趣,他们只是以“品牌、力量、马斯克”为目标。
为此。
他们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相信马斯克“纯视觉比视觉+雷达更安全”的空话。
最后。
我建议特斯拉不要抱有“错的不是我,而是全世界”的幻想。就算它想甩锅,也应该找点新鲜的理由吧?
你知道:
即使是发展了这么多年飞行系统的波音和空客,面对bug和设计缺陷也不敢说“他们是对的”,哪怕是人为的空难,也需要不断改进。
为什么特斯拉“如此平凡却又如此自信”?
毕竟。
波音的教训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