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边防官兵有室内训练场地。在那之前他们是怎么训练的?
据解放军报报道,新疆军区可可托海边防连官兵近日使用了一种新型多功能保温壶。水壶采用双层真空保温结构,保温效果好,可在-30℃保温24小时。
上士陈从曰:
在巡逻路上喝一口热水,既凉又爽!以前主要靠临时烧开水,费时费力,还容易暴露目标。有了新型多功能保温壶,即使温度再低,我们也不担心壶里的水冻成“冰疙瘩”。
△测试个别水壶的保温性能(此图为北京晚报)
与普通保温瓶相比,军用双层保温瓶的难点在于容量大,抗冲击能力强,对材料和加工工艺要求更高。
该水壶是我军现有10军用水壶的改进型号。水壶容量1L,配有迷彩大衣和背带,可以方便的背在军用背包上。瓶盖密封采用硅胶垫片作为密封材料,可以长时间保证密封性能。同时,锅体与壶嘴一次焊接成型,大大提高了保温性能。
20多种装备投入战斗,以确保寒冷地区的野外执勤行动。
这次,新疆军区可可托海边防连官兵总是试穿、试用20多种新型防寒被子和装备。其中包括新一代防寒棉被、新型防寒单兵帐篷、新一代雪地迷彩服、多功能野外消防工具、单兵野战炊具、充气睡垫等。
新一代冬装是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新研制的。它在设计理念上更注重实战。既有保暖防风的功能,又有轻薄结实耐磨的特点。
△士兵身着新式雪地迷彩服潜伏
防寒保暖训练外套由两件衣服组成,外层衣服为迷彩涂层面料,防风性能好;口服的话是可拆卸的羽绒背心,特别轻便,可以快速完成投弹、持枪、卧倒等战术动作。
吸湿速干内衣采用高科技材料制成,能在官兵大量出汗后迅速将汗水导出,保证皮肤和衣物保持相对干燥;避免由运动到静止的过渡造成的冻伤。
新型防寒服静态温度测试
早在2065438+2007年2月,我军就在北部战区多个陆军部队试穿了改进后的防寒服。有20多个品种,整套重量比老式防寒服轻5公斤以上。现在有了新一代迷彩服,可以满足寒冷地区伪装和作战的一系列要求。
中国新一代防寒单兵帐篷,早在20世纪初就研制出01型单兵野战睡眠装备。但对于寒区作战,只是针对寒区加厚了睡袋厚度,个别帐篷差别不大。
△单兵帐篷户外易感性睡眠测试
这次新的寒区单兵帐篷改变了支架的形状,增加了空间,增加了充气睡垫,可以提供更好的防寒防潮功能。
野战单兵炊具我国先后研制出05和10野战单兵炊具。10户外单兵炊具包括永不生锈可直接加热的双层不锈钢大饭盒、折叠式固体燃料炉、多功能刀叉和调味盒。
武装边境巡逻机械化,配备陆、水、空设备
由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边防线和最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国除了保证军事巡逻行动的需要外,还必须提供各种机械化平台和装备,这就导致了陆、海、空各种装备的出现。
“野牛”边境巡逻车内
野牛重型巡逻车云南边防某团装备的野牛重型巡逻车采用了和商务车一样的水平骑行方式,非常方便在行进中观察或者拍摄。
一次可带17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还配有机枪支援平台、北斗定位系统、实时通信系统、监控和图像传输系统。
车上有饮用水、净水器、厨房、卫生间等各种设施,可以让边防官兵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吃上热饭,喝上干净的水,对士兵保持体力,更好地完成任务有很大帮助。
新型雪地车雪橇新疆阿勒泰、伊犁、塔城等北部地区冬季漫长,降雪多。新型雪地车由履带驱动,时速可达60公里。驾驶手柄和头盔装有加热装置,解决冬季野外巡逻执勤官兵的防寒问题。
特种船和巡逻艇从兴凯湖到班公湖,从埃尔贡河到北仑河...我国边境江河湖泊众多,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水气候条件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有专门的船艇在不同的水环境下执行边境巡逻任务。
△我军在中印边境海拔4250米的班公湖使用的新型边防巡逻艇。
在中印边境海拔4250米的班公湖,我们的新型边防巡逻艇采用新型非金属材料,不怕湖中撞冰,还克服了高原空气稀薄发动机启动困难的问题。巡逻艇的速度很快就可以上升到每小时40公里,开创了国内外小艇在高海拔、低气压、缺氧条件下平稳起步滑行和高速滑行的先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巡逻直升机中国,早在本世纪初就使用直升机在云南边境丛林、新疆戈壁滩荒地、西藏雪域高原等多个人迹罕至的巡逻点进行巡逻。以前需要十天半月才能完成巡逻,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巡逻里程和监控面积也比过去增加了4到5倍,巡逻效率平均提高了25倍以上。观察目标更清晰、更全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强。
巡逻无人机△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该型装备也成为边境巡逻的重要装备。
与直升机相比,无人机的特点是成本低,不用担心飞行员的安全,隐蔽性强。它们不仅能在雾、雪、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执行日常巡逻和边境管控任务,还具有机动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随着机械化的发展,我们需要信息和智能。
中国边境的复杂性和广阔性使得人们不可能对边境进行24小时的巡逻和监控,因此有必要应用信息化的边境监控系统。
在我巡逻困难的边境地区、斗争激烈的争议地区、出入困难、管控薄弱的地区,建立常态化的卫星预警监测系统,为边防部门(分队)建立卫星情报信息实时同步接收、判读和处理终端,提高卫星情报信息的时效性。
我国边境有前端监控探头网,未来发展方向是增加布设密度,加强侦察能力,消除监控盲区,进而实现动态行动识别预警。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增加布局密度,消除监控盲区。
组网建设一体化侦察预警网络系统;实施监控系统统一整合,整合军地情报信息资源,努力构建三军一体、军地一体的边境侦察监控和情报保障体系,实现信息化边境监控向智能化边境监控发展。
除了陆地边界,中国还有广阔的海空权益要捍卫,比如领空、识别区、领海、专属经济区等。因此,我国的边海防空防信息化一体化预警监测网络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先进的信息化态势感知设备来防御对手从不同方向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