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成为全球进步的新动力源了吗?

“中国”成为近年来全球科技界的“热词”之一: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研制作专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盛赞中国专利“井喷”;海外“四新发明”数不胜数...

创新智慧助力科研突破,创新应用提升生活品质,创新活力驱动经济发展。中国创新成为全球进步的新动力源,世界意义更加凸显。

科研的突破口是中国。

大中华区国际知名科技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裁安诺杰拿出两本相隔5年的《自然》杂志,有些神秘地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科研近年来的变化很典型。

第一本书出版于2012年5月。封面文章是一篇关于番茄基因组测序的论文,作者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个月刚刚出版的第二本书,重点介绍了一组关于量子通信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都来自中国。

安诺杰解释说:“前者是中国参与国际科研合作的优秀范例,后者凸显了中国日益增强的自主突破能力和在国际科研界的地位。”

对中国科学研究的持续关注使这位外国人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去年6月,他工作的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还出了一期《中国科学特辑》,罕见地只关注一个国家的科研进展。

《自然》杂志编辑理查德·莫纳斯·特尔斯基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科研产出一直在增加,相关论文的质量也在迅速提高。”"《自然》杂志希望深入考察这个国家的科学发展。"

《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指出了中国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驱动力和世界意义。他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在驱动创新和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并正在迅速向全球科研领先的方向迈进。未来几年,中国可能成为对全球科研发展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

正如坎贝尔所说,从墨子的“送信”到北斗组网,从“超算”到“天眼”探空...过去五年,中国在多个重大前沿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成为推动全球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

创新应用看东方

基础科学可能有些“高大上”,应用技术则更“土”。

近年来,全球新技术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新技术的概念或萌芽并非起源于中国,而是在中国与创新应用和商业模式相结合,并获得巨大成功,然后反馈到世界。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比较典型的有高铁、网购、支付宝、单车享,被称为“新四大发明”。这些创新应用不仅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也为解决世界经济社会问题贡献正能量。

比如,高铁为世界的互联互通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路径,网购为世界提供了蓬勃的“互联网商机”,支付宝超越地域限制,成为全球易交易的金融血脉,* * *享单车传递绿色交通理念,倡导各国健康生活方式。

“发明创造让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也让中国成为一个为世界做出积极贡献的国家,一个让世界感到温暖的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说。

中国的出色表现让西方传统创新大国开始“向东看”。

“在报道东西方国家创新的15年中,我从未见过硅谷如此关注中国对西方技术的影响,”全球创新专家丽贝卡·范宁(Rebecca Fan Ning)最近为美国《福布斯》(Forbes)杂志撰文称。“人们经常谈论‘复制中国’的新趋势。”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近日也发表文章指出,近年来,中国已经“转型”成为全球创新领袖,正在引领新一轮世界工业和消费趋势。

创新与活力闪耀全球

和安诺杰一样,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弗朗西斯·高锐(Francis Gurry)也经常谈到“中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关注中国,更多是因为中国近年来的创新活力。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国."今年4月,来北京参加活动的高锐告诉记者。

更令人惊叹的是中国专利申请的井喷式增长。“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来自中国的申请数量在一年内增长了44%,”高锐说。“中国的表现非同寻常。”

在中国,创新已经从一种指导理念转变为自主行动,如火如荼。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我国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活跃度逐渐上升,超过40%的受访企业有创新活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17全球创新指数”也显示,中国在创新质量上进一步进步,连续五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创新排名的“领头羊”。中国在国内市场体量、知识型员工、原创专利、高科技出口、原创工业设计等方面均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