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叫堀口升的写的《环境、健康与还原离子》一文,怎么找不到其他关于这个文献的资料呢

? 没有《环境健康与还原离子》这个文献的,你要找的应该是《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由林金明、宋冠群、赵利霞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发行。

林金明,1963年出生,工学博士,分析化学专业。1984年福州大学毕业,1992年在日本昭和大学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下前往该大学药学部从事访问研究。1994年获得日本政府奖学金转入东京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3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东京都教育公务员。1992年获得中国化学会优秀青年化学奖,2000年获得日本分析化学会流动注射分析进步奖,2001年获日本分析化学会关东支部新世纪奖。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年3月底回国工作,主要从事环境分析新方法和新仪器的研究。现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本书《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其中特别要值得注意的是:

空气中的正、负离子,按其的迁移率大小可分为大、中、小离子。离子迁移率大于0.4㎡/(V·s)为小离子,小于0.04㎡/(V·s)为大离子,介于两者之间则为中离子。接近分子大小的荷电原子团或分子团,都属于小的空气离子。这些小的空气离子具有高的运动速度,在大气中互相碰撞,又不断聚集,形成大离子或中离子。

只有小离子、或称之为小离子团才能进入生物体。而其中的小负氧离子、或称之为小负氧离子离子团,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大气环境中,空气分子浓度为2.7×1019个/?m?,其中小离子102—103个m?,但是它们却以微笑的粒子、正或负的电荷、高生物活性影响着大气环境的质量,以至整个地球生态平衡。

?医学研究表明: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是小粒径负离子。因为只有小粒径的负离子才易于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发挥其生物效应。大自然中的空气负离子之所以造就众多长寿村,是因为小粒径的负离子比例高,小粒径的负离子由于活性高、迁移距离远从而在长寿地区上空形成负离子浴环境,目前很多负离子家电之所以效果不佳,是因为采用传统负离子生成技术很难生成小粒径的生态负离子。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一般,只有除尘降尘作用,一般用在空气净化领域较多。

? 早在数年前,生态级的小粒径负离子生成技术就已经问世。据新华社和光明日报报道,负离子转换器技术的出现,有效克服了传统负离子生成技术的瓶颈,能生成等同于大自然的小粒径、高活性负离子。该技术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授权专利。将负离子转换器技术和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配合使用,能产生高纯度的小粒径的负离子,不含臭氧和其它衍生物。这两项专利技术的专利证号分别是:专利号ZL201010167796.1?专利号ZL201020263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