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楼有中国最难的对联,只有第一联,百联。

成都府河边还有一座传说中的建筑,以其绝妙的对联闻名于世。

这栋楼叫望江楼,旁边是古老的川大和静静的抚河。沿着望江楼旁边的马路走几步,就是成都著名的九眼桥酒吧街。

望江楼在古代的名气来自唐代女诗人薛涛。上学的时候,我们都背过她那首著名的诗《送朋友》:

水乡夜霜,月色寒,山色灰。

谁说从今天起一千英里,只要一个梦。

薛涛的这首诗,历来被评价为不亚于唐代任何一位男诗人。

薛涛原籍长安,薛涛的父亲薛云是个很正直的人,所以得罪了权贵,被流放到成都,薛涛跟着他到了成都,一直没有离开成都。所以我说,谁来成都都不想走,只有你带不走成都。

望江楼是当时薛涛喜欢待的地方。相传她从一口井里取水做了一本《薛涛笔记本》。“薛陶建”是薛涛的专利。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写诗的纸。这种纸后来被唐朝官员使用,一直流传至今。望江楼附近有一口“薛涛井”。后来薛涛死后葬在这里,和薛涛的墓在一起。

因为薛涛,望江楼古有名气,游人络绎不绝。望江楼本名“崇礼楼”,出自西晋文学家左思的《蜀都赋》中“美而崇,其本名为成都”一句。崇礼塔俗称“望江楼”。

这座望江楼在今天更是传奇,因为楼上有一副奇怪的对联。为什么奇怪?因为这幅对联只有上联,没有下联。没有底线,不是因为作者故意装逼,而是因为作者自己拿不到底线,因为他的顶线太难拿对了。他的第一部分是:

望江楼,望江溪,望江楼上的望江溪。河水流过千古,河底历久弥新。

这幅对联意境深远,韵味持久,句中对仗工整,动静皆宜。这幅对联还有一个奇妙之处。在中古汉语和现在很多地方的方言中,“楼”和“刘”是同音字。比如粤语里,这两个字发音完全一样,大概读成“老”,闽南语里。

如果按照这个要求,那就更难了。作者自己的母语大概是“同音建筑”,所以很难纠正。相传作者自己写完第一副对联后,绞尽脑汁数年未能得到第二副对联,因此抑郁而死。

在望江楼上,左边的柱子上刻着上联,右边的柱子是空的,因为至今没有人能做出一副完美的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