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虹软科技:不仅是视觉AI第一股

控制人为美籍华人,公司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虽然过去也有外企在a股上市,但基本都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企业。虹软科技登陆科创板,可以看作是中国“进一步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上周五,6月21日,虹软科技在科技创新板上海市委2019第八次审议会上“过会”。这意味着,再过几周,科技创新委员会将迎来第一个视觉AI。我考虑的结果是,这个第一似乎不仅仅是国内的,还有全球的。

虹软科技是可视化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20多年来,虹软科技在视觉人工智能领域开发了一系列底层算法,并将其做成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虹软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行业,客户包括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LG、索尼、语音等厂商。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到来,虹软科技开始向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保险、智能零售、互联网视频等领域进军。虹软科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与全球消费电子领导者的深度合作中,实现了核心技术的不断迭代和产品的不断创新。

此外,虹软科技还推出了AI开放平台,免费向相关企业、创业团队和个人开发者提供人脸识别、人证验证、活体检测等核心技术,帮助中小企业打破技术壁垒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在更多场景落地。

产品和解决方案

目前虹软科技提供三种解决方案: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和其他物联网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其中来自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的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2016年67.93%,2017年91.27%,2017年2065438+。

虹软科技根据每款智能设备的不同特点,在有限的开发周期内为客户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性能-功耗-硬件成本”三个方面达到最优平衡。通过采用虹软科技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智能设备可以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突破硬件成像能力的限制,提高成像质量和效果,特别是通过先进的算法控制和优化智能计算以降低功耗,使许多全新的智能摄像和相关视觉应用成为可能,提高用户体验和设备的性价比,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虹软科技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保险、智慧零售、互联网视频等场景,新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应用场景仍在探索中。

商业模式

虹软科技是典型的To B企业,主要向行业客户销售自己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虹软科技设有销售部,主要以直销的方式向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零售以及各种带摄像头的物联网设备厂商销售视觉人工智能算法软件。

盈利模式

虹软科技的盈利模式是将视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与客户的特定设备深度融合,通过合同授权给客户,即客户在约定的智能设备上加载相关算法软件或软件包。

虹软自称是一家可以按件向国内外客户收取软件技术授权费的企业,即按照客户生产的装载虹软算法技术的智能设备数量收取。

市场地位

虹软科技是全球视觉人工智能行业领先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根据IDC的统计,2018年全球出货量前5的手机品牌中,除了苹果之外,其他四家搭载Android系统的手机厂商,即三星、华为、小米、OPPO,都搭载了虹软科技智能手机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2018年度,虹软科技从这五家客户获得的收入分别为26860.3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58.64%。

招股书显示,采用虹软科技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手机客户有: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索尼、中兴、传音、联想、摩托罗拉、HTC、华硕等2018前五大客户分别是三星、小米、OPPO、华为、富士康。

技术优势

在招股书中,弘软科技自称拥有四大优势:人才优势、技术积累优势、产业链深度合作优势、客户和品牌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积累优势:一是末端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的积累优势;二是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分层积累优势。虹软号称已经掌握了视觉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所有底层算法,包括人体识别、物体识别、场景识别、图像增强、3D重建和虚拟人像动画。截至2018、12、31,虹软科技在视觉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专利129项(其中发明专利126项),软件著作权73项。2018,虹软科技获得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

实际控制人

虹软科技最初是虹软美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1994 5月,虹软美国公司在美国加州成立。2003年5月,虹软美国公司通过旗下的百慕大e-Image Limited以美元现金兑换的形式在中国成立了虹软有限公司——说白了就是后者在中国的子公司。后来经历了四次增资扩股和四次股权转让。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虹软有限公司收购了虹软美国所有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业务、资产和人员。2018 12,软通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更名为弘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本次上市的主体。招股书显示,虹软的有限性质为“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虹软科技的性质为“外商投资股份公司”。换句话说,虹软科技登陆科创板,意味着科创板迎来了第一家外资企业。

招股书显示,家润公司是虹软科技的第一大股东,持有118698840股,占总股本的32.995438+09%,是发行人的控股股东。HomeRun公司在香港注册,归邓辉所有。

值得注意的是,邓辉不是中国公民,而是美国公民。招股书显示,邓辉出生于1962年5月,于1991年7月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获博士学位。8月1991至8月1992,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8月至1994年4月在美国Enertronics Research Inc担任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是第一位获得美国PMDA技术成就奖的华人。1994年4月,邓辉创立虹软美国,现为虹软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CEO),也是三大核心技术人员之一。虹软科技的另外两位核心技术人员是王锦和徐坚。前者现任虹软科技董事、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后者现任虹软科技董事、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

此外,招股书还显示,的配偶杨通过其在港注册的公司持有虹软科技5.445438+0%的股份。合计持有虹软科技38.45438+050%的股份。此外,邓辉通过股权激励平台Arcergate间接持有虹软科技0.3377%的股份。因此,及其配偶杨合计持有虹软科技38.7527%的股份,为虹软科技的实际控制人。

竞争对手和标杆企业

在招股说明书中,虹软科技提到了五个竞争对手:以色列的CorePhotonics Ltd、日本的Morpho,Inc、以色列的EyeSight Technologies Ltd、中国的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但这5家公司都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公开的财务数据等经营信息可查。因此,在招股书中,在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同业比较”时,虹软科技提到的对标公司并不是上述五家公司,而是中国的中科创达和澄迈科技以及美国的杜比实验室。

财务数据

下表为虹软科技2016至2018的部分财务数据。

注1:所得税前利润。

注2:主要指政府补助,其中最大的是上一会计年度的软件增值税退税。2016计入营业外收入。

市场价值估计

以下是虹软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的中科创达、澄迈科技、杜比实验室三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市值、动态市盈率、销售比例数据,以及最正宗的a股人工智能概念股科大讯飞。后三项是截至发稿时的数据。

虹软在其招股书中声称,其最后一轮融资的价值为94亿元人民币。与上述四家公司的估值相比,这个估值显然有点高。但由于主业明确,发展前景明朗,以50到60倍的市盈率估值是合理的。所以我觉得虹软科技上市后市值还是有望达到94亿元(不是IPO价格对应的市值),如果科创板刚开始交易的时候极度疯狂的话甚至会超过。下限可按2008年2065438+9-10倍的销售率计算,对应市值约为450亿元。

推荐阅读

数字生态元年|“中国数字生态大会”7月31重磅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