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业务
2011年,公司* *增加油气可采储量410.73万桶油当量,其中原油28092万桶,天然气77886438+09亿立方英尺。全年,* *生产原油321.73万桶,天然气51.694亿立方英尺。胜利油田是公司最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原油产量11年* *+094.11万桶。
截至2011、65438+2、31日,公司剩余可采油气储量为396621万桶油当量,其中原油28481万桶,天然气67086.80亿立方英尺。
2011年末,公司开展胜利油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非常规油气储采五大战役。
2016,65438 10月6日,中国石化集团宣布,其部署在北部湾的“卫4井”已于2016年6月5日顺利完成两个油层测试,并尝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日产油气1000多吨。其中目标层段第一层测试,获得日自注优质原油1.458立方米(约等于1.264吨)、天然气71.800立方米,第二层测试获得日自注优质原油1.349立方米(约等于1.800
公司2009-2011年勘探生产经营情况:20110年、2011年与2010年相比,同比变化(%)。原油产量(百万桶)321.73327 . 85327 . 62(1.9),其中:中国303.37302.1301.150.3非洲6538+08。天然气产量(10亿立方英尺)为565,438+07.39299.017.1油气当量产量(100万桶油当量)+0.50000.00000000005920(1.4)剩余天然气探明储量(10亿立方英尺)67096,4476,7394.65338新增石油经济可采储量441.4万吨,接替率1.00.8 %;新增天然气经济可采储量6543.8+0.09亿立方米,替代率64%。
2013年,公司生产原油4378万吨,年产量60万吨。生产天然气6543.8+08.7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6543.8+04亿立方米),年产量6543.8+08亿立方米。新增原油产能51.9万吨,天然气产能24.4亿立方米(不含页岩气)。炼油截至2011年末,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的炼油商和国内最大的油品生产商,炼油产能居世界第二。其主要产品是汽油、煤油、柴油和润滑油。三大炼化企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华北等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需求旺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011年末,中国石化一级加工能力达到2.47亿吨。
公司2009 -2011年炼油产量:20110年,与2010年相比,同比变化(%)。成品油总产量(万吨)217.37 211.13 186.58 3.0汽油、柴油、煤油产量(万吨)128.00 124.38 113.69 2.9其中:汽油(万吨(百万吨)13.73 12.42 10.39 10.5化工轻油产量(百万吨)37.38 35.00 26.87 6.8轻油收率(%)76.08 75.79 75.54综合商品率提高0.29个百分点(。95.09 94.83 94.53提高了0.26个百分点。2013年度,公司加工原油2.34亿吨,增长4.8%。成品油产量1.41亿吨,增长5.2%;化学轻油产量3823万吨,增长4.9%。
通过优化生产计划、调整工艺操作,增加了汽油、航煤、沥青等高附加值产品,减少了柴油、商品重油、石油焦等低附加值产品,取得了显著成效。汽油产量4594万吨,增长65.438+065.438+0.8%,超加工量增长7个百分点。航煤产量1743万吨,增长16.1%,超加工量增长11.4个百分点。沥青产量772万吨,增长24.0%,加工过剩产能增加19438+0个百分点。柴油产量7748万吨,下降0.4%,低于加工能力增幅5.2个百分点。石油焦产量1380万吨,增长1.8%,低于加工能力增幅3个百分点。
2013年4月24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试飞成功。2065438+2004年2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授予中国石化项目批准文件(CTSOA),文号为1。中国石化获得1号生物航油适航许可,这是中国生物航油产业的新发展和新突破,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中国首家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企业。中国石化的主要油品销售市场覆盖中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中国石化的成品油销售网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及其在主要市场的四个区域子公司,承担中国石化成品油资源的统一平衡、运输协调,以及对直属销售企业和特殊用户的成品油供应;二是省级石油分公司(含香港公司)及其地区(市)公司组成的销售网络;第三,中国石化通过与其他成品油业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合资以及特许经营的方式建立的销售网络。
截止2011年末,公司拥有加油站30121座,其中加盟加油站15座。
2011年,国内成品油销量达到1.51亿吨,同比增长7.6%。
公司2009年至2011,201,2010,2009年,2011,与2010相比(%)。原油加工能力(百万吨)162.32 149.23 130.32 8.8国内成品油总产量(百万吨)1516140.49 124.02。24 87.63 78.90 14.4直销量(百万吨)33.22 32.40 25.61 2.5批发量(百万吨)17.70 20.47 19.52(13.5)单站年加油量(13.5) 960 2、765440,121 30,11629,698 0.02其中:自营加油站(座)数为30,106 29,601 29,055 1.7专营加油站(座)数为15 515 65公司石化产品生产和公司炼油业务上下游一体化,化工原料(如石脑油)主要由公司炼油生产企业提供。我们的大部分石化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
截至2011年末,公司主要化工产品(包括当年新建和扩能装置)的产能、产量和市场份额如下:
乙烯生产企业13家,其中合资企业4家。年末产能942.5万吨,乙烯实际产量989.4万吨。合成树脂生产企业30家,年生产能力1298.86万吨,年产量1365.2万吨,合成树脂国内市场占有率22.05%。合成橡胶生产企业5家,生产能力93万吨。当年生产合成橡胶99万吨,国内市场份额25.1%。生产合成纤维单体和聚合物的企业15家,产能928.64万吨。当年生产合成纤维原料和聚合物938万吨,占国内市场的20.33%。合成纤维生产企业8家,涤纶、腈纶、锦纶、丙纶装置产能654.38+0.5346万吨。当年合成纤维产量为* * * 654.38+0.38万吨,占国内市场的4.76%。
公司2009年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单位2011: 1,000吨,2009年2011,与2010相比,乙烯9%。713 9.2合成树脂13 652 12 948 10 287 5.4合成橡胶990 967 884 2.4合成纤维单体和聚合物9 380 8 864 7 798 5.8合成纤维1 388 1 393 1 302-0天然气2013年,公司销售天然气168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4%;全年销售车用天然气6543.8+0亿立方米,增长67.5%。成品油2013年,公司实现成品油年营业额65438+8000万吨,同比增长4.0%;成品油国内业务量1.65亿吨,增长3.8%,其中零售量1.1.4亿吨,自营加油站达到3.05万家。海外(香港)成品油业务量1457万吨,增长2.9%。
截至2013年末,公司拥有中国石化品牌加油站30536座,比上年末减少300座;其中自有加油站30523座,比去年底减少300座。单站油耗增长5.97%。非油品2013年,公司全年非油品营业收入达到1335亿元,同比增长21.4%。
继续以易捷便利店为重点,常态化推广与主题营销相结合,提升“易捷”的吸引力,全年进店率达到4.1%,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选择当地特产;大力推广自主品牌产品;推广柴油车尾气处理液,减少柴油车尾气排放;加快洗车网点开发建设,新建改造300个形象统一的洗车点。燃料油2013,公司实现全年业务量2027万吨,同比略有增长。其他炼油产品液化石油气统一销售成功实施,全年工业用气比例达到37.4%,提高11.7个百分点。
沥青市场份额保持国内领先,乳化沥青、硬质沥青、温拌沥青、改性沥青等高端产品不断扩大。沥青年销量增长265,438+0.5%。
全年润滑油经营总量203.6万吨,增长28%;基础油第三方贸易65万吨;工业油销量达到24万吨,同比增长12%。润滑油市场取得成效,航天、航空、远洋、高铁等高端领域应用合作取得突破,新增大客户68家,规模客户超过2300家。化工产品2013年,公司完成化工产品总业务量5823万吨,同比增加388万吨,增长76.5438+0%。催化剂2013公司全年销售各类催化剂14.7万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时调整优化营销策略,增强市场控制能力,国内销量再创新高,达到13万吨,同比增长11.1%。海外油气勘探开发2013年,公司实现全年权益油气产量38710000吨油当量,同比增长33.3%。
探井和评价井成功率分别达到54.3%和80%。巴西深海、哈萨克斯坦、安哥拉等项目勘探成果突出,阿根廷、安第斯山脉、Addax等项目滚动勘探大幅增加储量,为下一步勘探部署和国际油气生产奠定了储备基础。
2013年,公司成功收购阿帕奇埃及资产1/3权益和美国切萨皮克公司MS shale资产部分权益,签订安哥拉31区块10%权益收购协议;进行资本运作和资产处置,顺利将俄罗斯UDM、哈萨克斯坦CIR、哥伦比亚盛湖能源的权益注入石化有限公司,将缅甸D区块30%的权益转让给台湾中石油,并适时退出部分资源勘探潜力有限的项目。海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2013年,公司在沙特阿拉伯新签14钻机服务合同,合同金额148亿美元,是中国石化公司迄今为止中标单笔合同金额最大的海外钻修井项目。成功签订墨西哥EBANO油田综合服务激励项目合同,合同期30年。全年新签合同额46亿美元,完成合同额29亿美元。海外员工27208人,其中中国员工7298人,外籍员工19910人。海外炼化合资和海外炼化投资合作项目稳步推进,沙特延布炼油项目、阿联酋富查伊拉和印尼巴淡岛储存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Sibr NBR项目交付。中国石化润滑油新加坡项目建成投产。南非、巴西、柬埔寨等炼油项目海外炼化合资合作可行性研究。与蒙古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研究蒙古煤制气项目的可行性,跟踪天然气资源丰富国家的天然气化工项目合作机会。与一些国家石油石化公司探讨以中国石化自身技术为主的化工项目。海外炼化工程技术服务2013年,公司全年开展海外项目25个,其中EPC总承包项目9个,建设项目16个,进一步提高了国际项目执行能力。全年新签合同额34.59亿美元,完成合同额654.38+0.1.4.5亿美元。海外项目管理和作业人员13792人,其中中国石化员工1481人,国内员工6526人,国外员工和当地分包商5785人。国内合资合作2013年,公司先后成立了中韩(武汉)石化有限公司、茂名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茂名新金明石油有限公司、重庆艾薇化工有限公司四家中外合资企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上海高桥丁腈橡胶项目、扬子石化苯酚丙酮合资项目、扬子石化C9树脂合资项目、九江空分合资项目等,实质性推动了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进展。
2013年,公司与国内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南京石化油运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润滑油山东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相继成立,国内合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油189710000吨,原油第三方贸易9500万吨。全年成品油出口798万吨,增长46.4%,成品油第三方贸易654.38+0842万吨。
全年设备、材料、石化产品及其他产品国际贸易额达31.3亿美元,增长14.7%。
2001年,化工产品进出口和第三方贸易额达832万吨,增长4.4%。
催化剂销售方面,聚烯烃催化剂首次出口美国,乙苯脱氢催化剂进入台湾省,银催化剂首次出口,产品供应稳定的国际石油石化公司出口销售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
优化燃料油资源采购,严格控制成本,努力拓展海外业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国际业务年销量为665,438+70万吨。地球物理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技术体系——I技术体系,它主要包括:精细地震勘探(I-F i n e)、复杂地区复杂油气藏勘探(I-C o m p lex)、油藏地球物理(I-Rese r v o i r)、海洋地球物理勘探(I-O F s h O r e)和非常规资源勘探(I-非常规)。实验地球物理(I-Experiment)、地球物理设备(I-E qu equip)、地球物理软件(I-πframe)。首次应用可控震源高效同步滑动扫描采集技术,创下国内可控震源平均施工、日产、老化三项最高纪录。
形成了超大型超深层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井身结构优化、高效破岩工具、欠平衡钻井、精细控压钻井、捷联自动垂直钻井、复合钻井、防气窜固井、高压井控等关键技术。已经完成。
提高钻井速度和效率的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孕镶金刚石钻头+涡轮钻井技术、扭转冲击器+PDC钻头技术、气体钻井等钻井提速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技术效果。
油田化学产品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油基钻井液体系逐步完善,基本满足现场要求。低密度、超高密度、微膨胀、高韧性水泥浆体系已经成熟。
非常规页岩气井钻井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页岩气长井段水平井钻井、油基钻井液、弹塑性水泥浆固井等配套技术。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初步配套。水压泵桥塞射孔联作技术在涪陵焦石坝地区16井成功应用,投产13井,平均日产气15万立方米以上,为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做出了特殊贡献。
测井仪器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高温小井眼、高抗硫采气剖面井下仪器研制取得成功,有力支持了侧钻井和普光气田开发的生产需要。水平井分段压裂射孔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快速平台测井、八扇区水泥胶结测井、抽水蓄能测井等成熟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为提速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测井技术和复杂储层综合评价取得新进展。基于半透膜的拉曼激光气体检测和在线油气检测技术的应用已经完成,支持实时油气发现和定量评价。复杂储层特别是页岩气综合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建立了不同区域页岩油气参数计算模型和有利储层段识别分类标准,为焦石坝储量申报等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海洋工程建设技术取得新进展。“胜利902”铺管船建造项目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东海合作区块海洋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石油机械设备新产品开发和应用取得新成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000型成套压裂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项目”主体研究工作全面完成,参与涪陵页岩气井压裂现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等壁厚螺杆钻具的技术质量实现了突破。针对涪陵页岩气示范区,开发了个性化钻头和螺杆钻具,提速增效效果显著。成功开发了连续油管和强行下钻设备;RDS压缩机技术和质量不断提高,11 6RDS压缩机组在大牛地气田成功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