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对的社会评价

在董的科研生涯中,孜孜不倦、无私奉献,在几十年的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八五”、“九五”重大和重点课题,获得国家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奖5项。出版专著2部,国外专著6部,获得专利9项,发表论文450篇。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统计,她在发表的1993-1997篇国际电化学论文中排名第一。

董在学科建设、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董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先后在美、欧、亚十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省数十所大学讲学80余次,在国际会议上作会议和专题报告30余次。

20世纪80年代以来,董多次被评为先进室主任,1986吉林省三八红旗手,1988振兴吉林省二等功,1993吉林省杰出人物奖,1998长春市杯十佳个人。

董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作为导师和长辈,她关心和爱护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及时帮助他们。在科学研究中,要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特别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她经常教导年轻人要站在板凳上,要经得起各种外界的干扰,不要被名利的诱惑所左右。成功了不要停下来,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多年来,她直接培养了36名博士生、25名硕士生和7名博士后导师。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3项,优秀奖5项,益达奖4项,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项,本人连续4年被中科院授予优秀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