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勇的职业是什么?
现任国际低温生物学学会主席,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机械工程与生物工程系终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II)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聘教授。
中文名:高大勇。
高大勇Mbth
国籍:美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职业:教师,科学家
研究生院:华盛顿大学
主要成就:国际低温生物学学会主席。
代表作品:生物保护和生物银行
轮廓
国际低温生物学学会主席,现任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机械工程与生物工程系终身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硕士教席(II)教授。高大勇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2)获得学士学位,在协和大学(1991)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肯塔基大学机械工程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校友、BaxterHealthcareCorpChair专任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支持专家。北京大学是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兼职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高大勇教授从美国卫生部(NIH)、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防部(DoD)、美国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美国癌症协会、惠特克生物医学工程基金、美国心脏协会、百特和甘布罗生物技术公司等获得科研经费或奖金。目前主要科研领域有:(1)人工器官;(2)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和低温保存高端技术、系统和设备;(3)新型人工生物材料;(4)医疗仪器技术;(5)纳米-微米技术-传感器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美国专利10余项,撰写、编辑或参与撰写书籍或专辑17部。
主要成就
高大勇教授是低温生物工程和低温保存领域的国际知名科学家和主要领导人之一,现任国际低温生物学学会主席。世界低温医学生物学大会主席(2004年),国际低温生物学学会年会联合主席(1997)。国际低温生物学学会领导人(官员兼理事,1998-2008)。美国学术期刊BiopreservationandBiobanking《低温生物工程》主编。美国工程杂志《热力学》和英国低温生物学杂志《低温快报》的编辑。他主要研究生物材料低温损伤和保存的机理、前沿技术,以及在科学研究、细胞和器官移植、基因治疗和生物制药方面的应用。他在低温生物工程领域的主要学术成果和创新是发明并成功研制了国际领先的生物材料低温保存技术和成套设备,包括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微波与低温保护剂在冷却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冰晶的形成,为玻璃化保存开辟了新的途径;发明了一种单模微波谐振腔,用于生物材料的低温储存,以减少细胞重结晶损伤。首次研制成功全自动封闭式超滤透析器,用于去除冷冻细胞中的有害保护剂。一种新型可控冷冻保存器研制成功,可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细胞和器官冷冻保存的存活率。
基于高大勇教授在人工器官(人工肾和人工肝)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他被世界500强公司BaxterHealthcareCorp和美国肯塔基大学联合授予“baxterhealthcare corp”荣誉称号。参与撰写了多部人工器官领域的权威著作。这些包括美国医学教科书和临床医学参考书:儿科透析,肾脏的危重病护理,慢性病:透析和移植。美国肾病学家手册《透析治疗手册》(HandbookofDialysisTherapy),世界著名的威利百科全书系列《威利生物医学工程百科全书》等。2009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大勇和研究生撰写的专著《人工肾的原理和研究方法》。
高大勇教授曾在许多国际学术团体任职,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生物医学工程奖励和基金审计委员会,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基金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审计委员会,以及美国国家生物医学研究资源常设委员会(NCRR) (2003-2008)。并获得各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