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整个人脑享受一秒的知识* * *,你支持吗?

本文是Qipa第11.16期节目辩论观点汇总。当然,这个总结是基于个人看完之后的理解,并不能完全代表嘉宾的全部意愿。如果想了解详情,也请上节目。

之所以要做这样的总结,是因为我觉得这场辩论挺有意思的。我在想,如果我把例子、情绪、段子都拿出来,只从观点和逻辑上来思考这场辩论,会是什么样子?

杨启新-论点概述:

1)***享受知识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2)不要害怕和否定技术,而是勇敢的拥抱它?

赵英男-论点概述:

1)这种技术一旦实现,所有人都可以在一瞬间享受到全人类的知识,它会产生很多荒诞的现象,对人类伦理产生影响。

2)这种技术破坏了现有的公平格局,抹杀了个人的努力,让没有努力过的人不劳而获。

3)拥有所有的知识会让人对世界失去兴趣,无敌会带来孤独,而对简单事物的无知和好奇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乐趣。

4)这项技术会让我们看清,和别人的差距不在于努力,而在于不可改变的基因,这会伤害我们的自尊,让我们无能为力。

高青I

反驳赵英男第二点:这种技术并没有带来不公平,因为所有人不劳而获是文明的表现。

论点概述:

1)这项技术让我们不必浪费时间去背诵和理解知识,而是用全人类的知识储备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专注于创造和思考。

2)这项技术可以让我们摆脱局限,探索自己的极限。

傅首尔-论点概述:

1)知道太多的知识是不必要的,无知带来的乐趣却很少。

2)这种技术削弱了知识既得利益者的优势,让这些人变得平庸。

3)这项技术使人相似,抹杀了人的个性,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4)这项技术如果被坏人利用会带来灾难。

陈铭

概念区别:

信息是一种外在的客观事实。

知识是对外部客观规律的归纳和总结。

智慧和能力——知识的处理和应用

反驳首尔:

1)反驳第三点:知识不会抹杀人类的多样性,因为知识不会影响我们的选择。

2)反驳第四点:不能因为对人性有所警惕就否定技术的发展。

3)反驳第一点: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框架带来不同的视角,带给你意想不到的乐趣。

论点概述:

无知让我们付出无辜生命的代价,而知识可以拯救生命。

詹青云-论点概述:

1)***享受知识并不能给我们带来能力,因为能力来自于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享受知识一秒钟却省略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才是真正成就我们的。

2)直接进入我们脑海并被认为是真实的知识,让我们失去了质疑和选择的权利。

蔡康永-论点概述:

1)知识垄断带来灾难。

2)知识的普及和传播给人灵感和乐趣。

3)一秒* * *知识可以打破地域和条件限制。

4)专利和垄断会被人利用,阻碍科学发展。

薛兆丰-论点概述:

1)知识垄断可以减少成本损失,专利制度可以避免低效率和浪费。

2)知识是大脑中的智慧,必须经过筛选、判断和使用,才能从信息变成智慧,这个过程不能省略。

3)没有交流和对抗的过程,就不会有新的知识,直接得到结果,省略过程是不可取的。

高宋啸-论点概述:

1)科技进步让人类更加平等。

2)人类总能找到差异化。

3)知识的享受可以减少追求理想的摩擦。

李生日——论点概述:

我们支持技术,但不支持创造完美世界的决定。

梁文道-观点概述:

1)专利的泛滥带来很多弊端。

2)知识应该是一种取舍,全知未必是好事。

正反双方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科技——科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对技术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2)知识——什么是知识?知识应该如何获得?无知和全知的利弊?

3)所有制——* * *一定好,但垄断一定不好?

选手们的辩论主要集中在技术和知识上,而导师则将话题引入了垄断和享受的层面。

这场争论在知识的定义上争议很大,所以也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解释和争论角度。

以上内容是理清逻辑和观点,供大家参考,并表达我自己对这个节目的支持。

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