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香的种类
由于用料考究,用量巨大,这一时期的香具有气息浓郁,香味广泛而深远的特点。
这一时期因为疆域的扩大,南方湿热地区的香料可以进入中土,所以中原地区使用的香料种类增多。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动,许多来自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的香料传入中国,丁香、安息香、乳香、龙涎香等新香料出现在香方中。
汉代的烟鬼甚至传到了东南亚,在印尼苏门答腊发现了刻有“元初四年”字样的陶炉。
西汉初期,汉武帝以前,香在贵族中流行,沉香、苏合香、鸡舌香等香料都成为汉代王公贵族炉中极品。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陶制熏炉和熏制草药。
用香药装饰房间成了历代帝王的专利,如长安宫阙中的“相思厅”、“辟香厅”。
为了抑阴助阳保持室内温暖,辟邪,子孙众多。皇后住的未央宫,要用花椒(川椒)等香料研磨,用泥巴涂抹。
因此,女王的住所也被称为“胡椒室”。
《汉·关彝》说:“皇后之居,名曰椒房,实则扩散而升;在房间里涂上胡椒,以获得温暖和消除邪恶的灵魂。
“在朝廷的路上,也要洒香。”用胡椒粉铺路以获得香味。
"曹植《洛神赋》“椒衣练猛,步细香。
“椒衣”的意思是“椒道”,“薄”的意思是香草多。
汉中也有大量的香火仪式,如:“商入直台,给女侍石两个,两个都选对了方向,女侍石手持香炉吸烟,以赐使护衣免入台。”
意思是官员上朝还是要抱香,汉官说“上抱兰带香驱丹”等等。
相传自汉代以来,宫中宫女多手持孔雀翎,目的是为了清理香灰。
汉代香的另一个特点是和谐。“香”不再是单一的一种香药,而是像中医那样的香方。宫廷魔术师开始根据阴阳五行经络理论使用多种香药,以满足人们对不同香品的需求。
马王堆一号墓中发现了一个混有高粱、玉兰、毛香的陶制熏炉。
这也算是一种“早期的合香”
《后汉书》中对汉代后宫的经典香方、香药的加工、香方的配伍方法等都有详细的描述和介绍。可惜已经失传了。
汉代选君、选臣、选辅的方法,是以香为主的药。滋补药多臣;有很多药物可以整合环境;以性生活为主,促进生活和谐的药物多为补充,仍以自然为主,重新考虑。
从汉代的一些香方来看,当时的香方配伍非常严格,处方量大。
多是一君五臣九辅十八辅的大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