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挠痒痒?

有一个关于创造发明的相声段子。笑话里,搞笑演员甩了个“包袱”:“你知道‘挠痒痒’是谁发明的吗?”喜剧演员吓了一跳,引来一阵笑声。“挠”又叫“不求人”、“老人之乐”。它是用一根竹子把前端烤弯,切成齿状而成的。中国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如火药和指南针,没有发明者的名字。更何况这个用来挠背的小玩意,当然也没人给它申请过专利。但有意思的是,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了“挠痒痒”。1977期间,山东省考官对曲阜鲁国古城遗址进行了试掘。在两座战国时期的大墓中,各发现了一个“挠痒痒”。这两个“挠痒”是用象牙雕刻而成,长约40厘米。前面部分雕刻成人手的形状,拇指垂直,其他四指一起弯曲。手指甲是平的,只是为了挠。手柄的尾端也雕刻成兽头的形状。整个装置非常精致、实用、美观。它既是一种实用工具,也是一种工艺品。这两块“挠痒痒”刻得这么细,说明挠痒痒在战国时期根本就没有发明过。唐代杜牧《读汉杜集》诗曰:“杜氏笔读之悲,似伯母挠。”据神仙传,东汉时,神仙麻姑受王之邀,下凡到蔡京家中。蔡京看到麻姑那双鸟爪一样的纤纤玉手,不禁想:“背痒了,就用这只爪子爬背。”但是,不清楚“挠痒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因为这种朴实无华的东西,文人不会为它写一篇文字。古人认为“死如生”,要用各种生活用品来安葬死者。但是,经过深思熟虑,真的很少被“挠痒痒”埋没。曲阜出土的这两件“挠痒痒”虽然不是什么大文物,但却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生活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