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隔岸观火的故事

隔岸观火,意为“坐山观虎斗”,“从黄鹤楼看翻船”。敌人内部分裂,矛盾激化,彼此不和。这时候你千万不要贸然进去,以免造成他们暂时联合对付你。正确的做法是原地踏步,让他们自相残杀,削弱实力,甚至自行崩溃。

东汉末年,袁绍兵战败被杀,几个儿子争权夺利。曹操决定打败袁兄弟。袁尚和袁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出兵乌桓,打败了吴,袁兄弟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操手下的将领要求曹操参军,他们想集中兵力,制服辽东,活捉二袁。曹操大笑着说:“你别动,公孙康会送二袁的人头。”。于是下令部队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

公孙康听说二袁叛变,心生疑虑。袁父子一直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袁的战败就像一条走失的狗,无处安身。去辽东是迫不得已。公孙康若收留尔渊,必有后患。而且收留二原肯定会得罪厉害的曹操。但他认为,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就要把二袁收进来,与曹操作战。当他发现曹操折返许昌,无意进攻辽东时,认为收留二原是有害的。遂设下埋伏,召二原来,一举擒获,斩其首级,遣人去见曹。曹告诉人们,公孙康一直害怕袁的吞并。当袁来到门口时,他就起了疑心。如果我们急于战斗,就会导致他们一起反抗。如果我们撤退,他们肯定会自相残杀。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

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大将吴的在长平一战中,消灭了赵国的40万军队,引起了赵国的恐慌。田雷乘胜连下南朝鲜十七城,把赵国的都城推到邯郸,赵国就可以破日军了。当时,赵国形势危急,的一位知名人士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去秦国挽救他的眉毛。赵王和大臣们商量了一下,决定照这个计划去做。

苏代领了厚礼,径到咸阳,与侯营相见,谓:“今在长平大获全胜,已近邯郸。他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很担心你!你现在在他之上,恐怕以后还得在他之下。这个人不好相处。”苏代口若悬河,说话应是无声的。过了很久,才问苏代有什么对策。苏代说:“赵很弱,为什么不说服秦王同意暂时和平?这就剥夺了武安君的兵权,你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奏称秦王。“秦军辛苦已久,需要修整。不如暂宣其余兵,让赵分地求和。”秦王真的答应了。结果,赵给了六个城市,两国就罢工了。

田雷突然被叫去调兵遣将,他很不高兴。后来,他得知这是在侯的建议下进行的,他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派兵攻打赵国。田雷病了,派了十万军队去扫墓。这时,赵国的老将廉颇被起用了。防御工事非常严密,秦军无法长时间进攻。秦王大怒,决定让田雷带头参战。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于谋略,非当年赵括可比;况且两国已经媾和,现在进攻就是违背对诸侯的承诺。所以,这次很难赢。”秦王派范雎去动员田雷,两人矛盾很深,田雷装病拒绝了。秦王说:“除了白起,秦国没有将军了吗?”于是派墓攻邯郸,五月不到。秦王再次任命田雷为统帅。田雷假装病重,拒绝接受命令。秦王大怒,削了田雷的官职,把他赶出了咸阳。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怀恨在心。若让他去他国,必是秦国之祸。”秦王听到后,派人给他一把剑,让他自杀。可怜的,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田雷,就落得这样的下场。

邯郸被田雷包围的时候,秦国还没有“火”,苏代却点燃了范雎的嫉妒心,导致秦国内乱,文武不和。赵看着对岸的大火,以挽救自己的生命。

情况

●复印机工厂相机利用他们的行动。

一架豪华客机缓缓降落在东南亚某国首都机场。下飞机的乘客中,有一个中年人,个子不高,戴着金边眼镜,穿着黑色西装。他特别引人注目。他表情严肃,步伐稳健,若有所思,眉宇间透露着精明干练。一看就知道他不是闲辈,是生意场上的老手。没错,他的确是一个商人,而且是来自日本这个经济发达国家的商人。他是富士现代办公用品公司在那个国家的业务代理藤野先生。

这一次,他肩负着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与国家的泰亨公司签约,从日本进口某型号复印机。复印机在这个经济刚刚起飞的国家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占领这个市场对于公司的前景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藤野先生是带着公司“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指示来的。

走出机场,藤野先生惊讶地发现,泰亨公司并没有如约派人来接他,不禁在想:对方是不是工作疏忽,记错了日期,但这么大的事,两家公司怎么会忘记呢?不可能,是车在路上抛锚了吗?那是什么原因呢?一种不祥的预感出现了。藤野先生凭着多年经商积累的经验,直觉敏锐地注意到事情发生了变化。他来不及细想,马上叫了一辆出租车到泰亨公司,去刨根问底,寻找问题的答案。

果然,泰亨公司的老板见到他,只是冷冷地扔出一句话:“对不起,藤野先生,我们公司有新的计划,不打算签这个合同了。可惜了。”说完,一摊手走开了,面对这迎面而来的打击,藤野先生黯然神伤。想到离开前公司的嘱托,藤野先生果断决定,不能再消沉抱怨了。只有保持冷静的头脑,振作起来,找出真相,才能解决这个大问题。

在他看来,泰亨公司绝不会轻易放弃复印机这块大生意,也绝不会无缘无故放开牵着财神的手。如果他们现在拒绝签合同,该如何解释?有新客户吗?是的,很有可能。它来自哪里?来自其他国家?不太可能,因为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复印机只有日本的产品是一流的,泰恒公司不会忘记利和义,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声誉,不会收购过时的产品。那么,和泰亨公司做生意的一定是日本公司。他们用什么样的优惠条件吸引泰恒公司更加灵活?这些问题都要一一澄清。

藤野先生理清思路,计划了一个行动方案。首先,他向国内公司反映了相关情况,要求公司帮助查明原因。很快,公司有了回音,证明国内确实有一家公司暗中联系泰亨公司,向其提供价格更低、性能更先进的复印机,导致泰亨公司改变初衷,拒绝签约。

目前要想击败竞争对手,需要马上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对方之前尽快拿到与泰亨公司的合同;二是马上联系厂家,无论如何要取得某台复印机在这个国家的经销权。作战计划敲定后,公司将一分为二,藤野先生仍将负责与泰恒公司签约。公司还派人到工厂联系采购业务。

当藤野先生第二次出现在泰恒公司老板面前时,对方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就开门见山地说:“总裁先生,希望你一切都好,你不会介意我没有预约就来了吧?”我是来和你讨论某种复印机的进口问题的。我想你一定感兴趣。是的,这台打印机确实优于其他机器,所以我们决定在这方面与贵公司合作,我很高兴地告诉你,我们提供给贵公司的产品价格比你前几天联系的那台低30%。"

泰恒公司的老板听了这话,很惊讶。“这个日本人怎么会在短短三天内知道所有的事情?然而,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跟人做生意有利可图,就不一样。既然富士的价格比那家公司优惠很多,为什么不呢?”他马上满脸笑容地走上前去,和藤野先生握手,马上签订了进口1500台这台机器的合同。

合同一达成,藤野就飞回日本,找到了复印机制造商。事实上,制造商已经从富士通最近的异常举动中发现了问题,经过调查才知道他们正在与另一家公司争夺复印机客户和东南亚的独家权利。厂商们暗自高兴,看来他们发财的机会来了。他们明明知道富士急于推广这项业务,为了从中获利,他们不慌不忙地向新来的人解释:因为已经和其他公司达成协议,授予他们在这个国家的经销权,为了自己的信誉,他们表示可以不再和富士签约,或者干脆不予理睬。藤野先生当然知道他的意图,于是通知对方,富士公司已经获得了在这个国家抢占市场的合同,要求厂家授予富士复印机及辅助材料设备的经销权,富士愿意再提高10%的收购价格。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复印机厂商认为最近这场“坐以待毙,观虎斗”的大戏应该告一段落了。现在对方出价高到超过了自己的预期目标。不顺势而为,就再也不会来了。于是,他欣然同意与富士公司签约。

精明的富士商人当然不会吃亏,他高价买复印机损失的几百块钱,最终从后来高价卖出的辅助材料和设备中得到了补偿。

回顾整个过程,复印机厂商之所以能以更高的价格与富士成交,是因为他巧妙地运用了“隔岸观火”的谈判技巧。一是静观其变,虎视眈眈,富士与另一家公司竞争提价;然后又煽风点火,以各种借口逼迫买家提价,最后见时机已到,占了渔夫的便宜。

●兄弟姐妹两败俱伤,渔翁得利。

在1986期间,珠海光纤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把握引进光纤成套设备的国际市场形势,与几家国外公司进行了充分的谈判。在仔细比较价格和利益的基础上,我们最终决定与美国的ITT公司进行实质性谈判。

ITT代表团的专业能力相当出色,尤其是它的主要谈判者穆尔,他在谈判中几乎不使用语言和数字,而且所有的计算都是正确的。看来在谈判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充分的准备。看看我们的代表,他们没有被对方的傲慢吓倒,也没有表现出被动。为了达成最有利的价格条款协议,他们试图利用竞争对手之间的矛盾来突破对方的要价。

珠海光纤公司在前一阶段的调查中发现,有很多外商想和中国做光纤生意,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短时间内完全是买方市场。于是他们决定利用这场竞争来降低价格,以实现他们谈判的初衷。

在确认与ITT公司谈判后,还拉上了英国的STC公司进行谈判。这两家公司是兄弟公司,其中STC是从ITT分离出来的,但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一次谈判后,英国人故意在现场留了两页文件,是给美国人看的,因为两家公司一直在同一个地方和中国人谈判,英国人把文件的价格压得很低,就是为了让美国人看完就打退堂鼓。美国人不知道计划是什么,就在拿起文件后得到了宝藏。在随后的谈判中,他们最大限度地在价格上做出了让步,很快与中国达成了协议。

7月25日,1986,珠海特区光纤公司与美国ITT公司正式签约。根据这份合同,光纤公司进口的ITT型光纤成套设备和购买的技术专利达到了世界80年代的先进水平。更引人注目的是,中方将美方报价降低了654.38+0.86万美元,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开支,同时降低了设备采购成本,为企业尽快盈利纳税创造了前提条件。

珠海光纤公司在引进成套光纤设备谈判中的巨大成功,在于其善于及时运用“隔岸观火”的技巧,使美国ITT公司和英国STC公司竞相压价,为我们提供了低价购买的机会,最终获得了利润。

事实上,在我国外贸体制不健全的条件下,各地区在对外进出口过程中互相降价、互相拆台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赚点外汇,争抢局部价格,不顾整体利益,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损失。

上海有一家公司,以每公斤6.8美元的价格向欧洲市场出口钠糖。由于产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公司重合同,讲信誉,公司出口的钠糖在欧洲占据了比较稳定的市场,得到了相当多客户的认可,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后来天津和江苏的两家公司看到出口糖和钠有利可图,也想借机获利。于是两家公司想尽办法,调动各种关系,抢着给外商发函,了解贸易信息,协商相关贸易条件。

先是天津一家公司报价每公斤5.4美元,江苏一家公司也不甘示弱。为了赢得客户,它不惜重金将价格进一步降至每公斤5.07美元。双方互相厮杀,互相残杀,使外商得以悠闲地“隔岸观火”。时机一到,外商迅速撇开上海和天津的两家公司,与江苏的一家公司达成65吨的交易,轻松从中获利,压价6.5438亿+美元。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还没有结束。根据欧洲反倾销法,如果每公斤钠糖的价格低于6.8美元,就要向卖方征收一定数额的“反倾销税”,税率之高令人咋舌。因此,江苏省某公司被强制征收大量税款,教训惨痛。

这笔交易还有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美韩“趁火打劫”,占据有利位置,大有“取而代之”的豪气。

这个肥水流入外人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互相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最终还会给谈判对手提供坐收渔利的机会。兄弟同事之间要联手对外,不要急着炒对方。为此,各方应及时沟通信息,努力避免自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