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技术的主要问题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确实存在较大差距,科研成果产业化存在较大体制缺陷。首先,在投融资体系方面,我国尚未建立成熟的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融资体系,如风险投资基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等。,所以很多科研成果在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有瓶颈效应。因为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其投入往往是一般药物的十几倍。有很多厂家研究过产品,因为前期投入巨大,后续资金跟不上,导致进程停顿。因此,资金的严重不足一直困扰着生物工程产品的上、中、下游发展。

随着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成功的“关贸总协定”日益临近,基因工程药物和其他药物一样,也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形式,那就是专利侵权问题。按照中美双方的意见,1986之前的专利可以在中国复制,1986之后的专利存在专利侵权问题。1986之前只批准了基因工程药物: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干扰素α和γ、白细胞介素-2等品种,其余均为1986之后的“专利侵权”产品。国内科研人员也在积极致力于绕过“专利”的障碍,比如EPO的成功。

中国的新产品审批管理法规和程序仍需进一步完善,新产品评审的专家队伍也需要更新。应提高专业审评人员的技术水平、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否则会影响新药的市场开发速度,造成资金浪费,影响民族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