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探讨(2)
1)绩效考核指标的量化设置。
为了实现对科研人员的公平绩效考核,统一设定了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内容和考核系数。在评估内容中,将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划分为等级、类别、项目类型、参与角色等。、所取得的成果、专利、标准、获奖论文、作品等。分为级别、类别、参与角色等。,并设置了工作能力的能力指标等级和工作态度的‘执行等级’;在评价系数中,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的季度评价设置评价系数,对项目负责人评价的项目组成员的评价指标设置评价系数。所有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评价系数都以系统基本参数的形式设置在考核管理系统中,这些参数可以随着考核要求的变化而改变和设置,以满足新的考核要求。
2)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法。
评价科研人员的表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评价科研人员正在参与和从事的工作来实现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价。这主要是针对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的评估是以过程评估为基础的。由于科研项目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较长,所以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几个阶段的考核,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的过程考核也需要相应的几个阶段的考核。在科研项目的过程评价中,科研人员不仅需要项目评价组对科研项目的评价,还需要项目负责人对科研人员的评价。然后在科研人员绩效评价管理系统中将各种评价转换成相应的评价系数,再通过系统中设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系统通过对各阶段的评价分数进行加权,可以获得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价。科研人员参加临时任务的考核与科研项目类似,只是临时执行时间跨度一般较短,科研人员参加临时任务的绩效考核只能作为科研项目的一个过程考核来实现。二是收集科研人员的工作成果和平时表现,输入考核系统,实现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部分藏品主要包括科研人员获得的成果、专利和获奖论文。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日常表现每季度评估一次。通过将收集到的数据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可以通过考核系统中设置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参与该部分的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
3.3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科研人员整体工作和绩效档案,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记录科研人员每年的工作情况,以及发挥和提高培养的能力,便于领导掌握每个人的情况和单位的整体情况。它克服了过去科研人员工作的零散记录。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查询每个技师的年度工作任务、能力提升、工作成果、工作质量评价等情况。进一步促进了基层管理工作,督促和规范了工作任务的规划、人员配备、检查和考核,减少了管理工作的盲目性。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科研人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工作中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工作技能,避免简单的考核。以前很难看出考核中的不足,尤其是工作期间。现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每一个技师都可以通过网上系统随时查看自己的工作和考核情况,从而不断改正和提高。
4结论。
综上所述,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部门的绩效考核管理,进一步规范了部门的工作标准和考核方式,实现了企业部门的管理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改进的空间,绩效评价指标的合理设置和评价方法的优化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不断寻找新的绩效考核方法来优化企业部门的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
重视科研人员的认同和凝聚力,重视科研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不仅关系到企业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创新,也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基石。可以使企业在科研水平上保持一定的竞争实力,促进公司整体战略的健康实施。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