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分析:电动摩托车能完全取代油电摩托车吗?

机动车正在加速进入“电驱动时代”,汽车先行,摩托车紧随其后。

汽车整体电动化只有两大难点,一是制造成本,二是充电设施;在三电系统的制造成本还没有低到可以在所有价格区间实现与燃油车同价之前,完全电动化,包括电混,都是不现实的。相反,一旦可以控制成本,就很容易淘汰燃油车,推动成本下降的是规划。现在看来是指日可待了。只要电动车数量足够多,充电设施就会跟进完善。

摩托车电气化会提前还是推迟,还是不会完全实现?

从三种动力系统的成本来看,似乎摩托车应该先电气化,但客观上很难做到。

提到“电动摩托车”,总会联想到各种款式的滑板车和女式汽车。好像这样的汽车最常见,摩托车好像已经电气化了;但是,这些车属于通勤车。摩托车不仅有通勤车,还有定位更高的摩托车,适合长途通勤或者去公路旅行。

电动摩托车很难做到长续航,更难做到高效快充。

目前部分品牌的电动摩托车具备快充能力,使用的充电枪与汽车规格相同或相近;但是这些车的快充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能恢复的续航里程勉强在200公里左右。这里说的200公里续航,也是综合路况的测试续航。如果车辆以80km/h左右的速度行驶,续航里程会大大降低。

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摩托车很小,动力电池舱更小,能容纳的动力电池非常有限。

所以动力电池组的容量不会很高。可以说200公里左右的续航已经到了极限,300公里将很难突破。除非使用高密度动力电池,否则摩托车是安全防护最差的机动车,还要考虑动力电池碰撞后的稳定性,所以电动摩托车只适合中低密度动力电池,续航自然难以提升。

在动力电池组容量不够大的前提下,快充速度不会很快。

理论上讲,动力电池容量越大,充的电越强;也就是说,只有有了大容量的动力电池组,电动摩托车充电的功率才能足够高,电流才能足够大,时间才能足够短。相反,快速充电至少需要一个小时。

这样的充电效率无法满足长途驾驶的需求。其实骑一百多公里只要一个多小时,然后停下来充电一个小时。这能是什么样的旅行?即使是长途通勤也很难满足。

综上所述,电驱动技术可以在汽车上实现全电动化,但摩托车还是需要内燃机;只是普通的通勤摩托车是可以电气化的,因为它们的用户对续航的要求并不高,只要用车成本足够低就行。充电通勤的成本还是比汽油和摩托车低很多。但是高端摩托车还是会以内燃机为主,很难有混合动力或者增程式的驱动系统。

汽车有燃油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或增程和纯电动,摩托车不需要中间过渡选项。

因为摩托车的整备质量很低,普通街车或者复古巡航的重量只有150-200公斤之间,重卡只有两三百公斤;这不需要强大的力量。比如用200cc的发动机,它的功率在10到12 kW之间,对应的公制马力是14.96PS——按照15匹计算。假设车身重量为150kg,其最大推重比为225Hp/T,对应的是百公里加速7秒左右的高水平。车辆的加速会很轻,行驶中不会频繁提速,所以油耗会很低。

这款标准摩托车的油耗可低至2L/100km。这么低的油耗还有必要混动或者增程吗?

使用混动或者增程系统可以进一步降低油耗,但是这两种混动系统都需要增加一个电动机和一个内燃机,车辆的制造成本会大大增加,车辆的价格也会高出几千元到上万元!为了降低油耗,车价涨了不少,这样的摩托车不会有吸引力。

所以最后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燃油动力的摩托车,电动摩托车会以通勤族为主,但也会有一些模仿;用于模拟赛车的电机驱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性能。电机的优点是扭矩恒定,启动时可以输出最大扭矩,而大功率电动摩托车的最大扭矩可以轻松达到500-600 Nm!比普通车中的跑车还多。同时,仿赛对续航要求不高,所以只有这两款车型适合电驱。

剩下的车型可能会成为内燃机的绝唱,成为喜欢发动机轰鸣声的驾驶者的最后选择。

编辑:天河汽车-汽车科学岛,由天河MCN发布,版权所有。

本文来自天河汽车科学岛,作者车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