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要不要注重仪式感?为什么?

仪式感就是让一天不同于其他日子,让一个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有仪式感”。

有一个很赞的答案:仪式感,标志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和行动背后的精神内涵。

《小王子》说:仪式感就是让某一天不同于其他日子,某一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

我一直相信,仪式感对我们来说是庄严而有意义的,足以让平凡的日子熠熠生辉。

美剧《绝望的主妇》中有一段话:

很多人的生活之所以平淡无趣,其实就是缺乏仪式感。

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喜欢穿黑色礼服,打扮得优雅精致。在蒂芙尼的橱窗前温柔而平静地吃早餐。

她享受每一天,每一个早晨,每一个瞬间,她把值得称赞的面包和热咖啡捧在手里,就像一场盛宴。

我身边有个同事。这些年来,每次到了纪念日或者生日,她上班的时候一定会看到桌上有一大束鲜花。

她每次都笑得很开心,你不用猜也知道是她老公发的,因为这是他们的专属浪漫。

她告诉我,恋爱中的仪式感很重要,这是他们十年稳定关系的秘诀。

仪式感体现了对对方的重视程度和关心程度。

对于爱情来说,仪式感就是尊重。

村上春树说:没有这一点点运气,人生只是一片干涸的沙漠。

仪式感的目的是让自己觉得自己是活着的。而给你带来仪式感的,往往是爱你的人。

我见过庆祝时香槟被喷的瞬间,也见过求婚成功时戴的戒指;我见过拥抱和情书。

我发现真正爱你的人,想让你理解他们的感受的人,一定会表达他们的爱。

前段时间看到一段话,我忍不住哭了:

亲人离开的那一刻,通常不会让人感到悲伤。真正让你感到难过的,是打开冰箱的半盒牛奶,窗台上被风微微拖曳的绿色篮子,床上静静叠好的被子,还有深夜洗衣机发出的噪音。

我们往往直到某一刻才意识到自己有多想念一个人。在那个特殊的场景里,或者在一个仪式感很强的环境里,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变得柔软。

最近很火的电影《梦之旅》让世界了解了墨西哥的亡灵节,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了生与死的距离,以及仪式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开始意识到,仪式感可以让我们对自己在乎的东西产生敬畏,可以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

如果生活中没有仪式感,会削弱彼此的思念。

只要仪式继续,就永远不会被忘记。

在洛阳,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老伴去世后,种了百亩桃花林。就因为我老婆生前曾经说过喜欢桃花。

为你种一座花的山,就是最好的仪式感。

去年在周杰伦的一场演唱会上,一个男生求婚成功。当时,他兴奋得跳了起来。不幸的是,他们仍然不能举行婚礼,因为女孩死于车祸。

今年他一个人来,在台下哭得像个孩子。

听着当时一起听过的歌,就是错过了最好的仪式感。

七年前,山田和夫的妻子被诊断出癌症,而在她去世后。

夫妻二人找了一个以前和妻子一起做面包的小团队,重新开了面包店,像妻子一样把多余的面包分发给街上和车站的流浪汉。

继续梦想,就是错过了最好的仪式感。

70岁的陈秀康老人,在老伴离世后,写下了1.5万字的回忆录,为的是继续怀念老伴,记下彼此年轻时的美好。

你不在的时候我用语言想你,这是爱情里最好的仪式感。

从2007年开始,伦敦地铁站里总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

她总是坐在站台的长椅上,静静的看着车流进站,却从来不坐。

其实她只是想听到车进站时的那句“注意空隙”,那是她丈夫生前录下的,也是他遇见她的第一句话。

听你的声音,对我来说,是恋爱中最好的仪式感。

电影《教师与流浪猫》里的老校长老婆死了,只剩下一只流浪猫。

尽管和猫摩擦不断,直到有一天,猫不见了。

直到那时,他才发现,他把对妻子的思念托付给了这只猫。为此,他开始疯狂寻找猫。

你走后,我像爱你一样爱着猫,这是爱情中最好的仪式感。

对待爱过的人,每个人的仪式不一样,但爱是一样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想念对方。虽然不能相见,但他们总会想尽办法去拥抱那些想念他们的人。

每一种仪式感的背后,都有爱的表达。

思念是爱情里最好的仪式,让处处温暖。

你一定要拥抱那些你非常想念的人,记得醒来的时候要看到那些你梦寐以求过很多次的人。

如果你在很远的地方,让那边的花代替你,给它们一个拥抱。

爱情隔着山海,山海也可以平。你的想法一定会随着你的仪式到来。

有些爱永远不会被忘记。正如张小娴在《怀念过去》中所说:

我只是在很多很多的小瞬间想起你。比如一部电影,一首歌,一句歌词,一条路和无数个闭上眼睛的瞬间。

我想你。我想拥抱你。

这样的相遇,是对生者和死者最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