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斌的科研成就
冉斌教授从事静态和动态交通网络模型研究已有26年。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一系列动态交通网络预测和优化模型。他是“Ran-Boyce”学派理论的主要创始人,其主要研究成果为ITS的高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赢得了世界同行的广泛赞誉,被誉为国际动态交通网络建模领域的领军人物。由冉斌教授创立的威斯康星交通运行与安全实验室已经成为威斯康星州和美国中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数据平台。实现了其交通数据存储、各种实时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运营应用和交通相关研究支持等功能,为国家交通运输部信息发布和交通信息电话服务(511)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冉斌教授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交通系统,具体工作集中在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基于道路和基于车辆的系统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实时交通数据的采集和个性化交通信息的提供等方面。,特别是对现代交通检测器的研究,尤其是基于手机的交通检测器。冉斌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与多家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分别从美国和中国的移动电话网络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真实数据,建立了一系列适用于各种路网的交通流信息估计和预测模型。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的交通信息产品已经在美国广泛使用,包括谷歌地图和雅虎!美国国防部的地图交通信息服务和智能公路铁路信息系统(IRRIS)。此外,这些研究成果还被广泛应用于上海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在2010上海世博会场馆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监测、引导、管理和信息发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冉斌教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世界各地各种交通运输研究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内容涵盖运筹学、交通运输科学、交通运输研究B部分、C部分、Ascene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年会、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ts等著名期刊和会议;David Boyce教授在1994和1996出版了两本专著《动态城市交通网络模型——智能车辆的理论和应用——高速公路SY》。《Stems和动态交通网络建模——面向智能交通系统的方法》已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国际参考书。
冉斌教授拥有3项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并申请了3项中国专利。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完成了超过1600万美元的科研项目。冉斌教授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21名博士和23名硕士,接收了20多名访问学者和10多名博士后继续深造。许多毕业的博士和博士后学生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学里担任教授和行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