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的专利无效

作者|侯阳

数据支持|毕达哥拉斯大数据

看来医改之年还在继续。近日,财政部对77家药企进行了审计,医保局DRGs试点扩大,国务院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药品、耗材、医疗服务等配套政策陆续出台,不确定性下避险情绪加深。这时候选择确定性高的行业就更重要了,CRO就是其中之一。在绩效期后的数据下,

1

什么是CRO?

Cro(合同研究机构)是一家R&D外包机构。一般来说就是医药研发外包行业,外包行业通常是为大企业服务的,按项目或者按人头付费。不同的是,在人力方面,CRO要求学历更高,对技术的需求更高;但人力成本没有其他外包公司(如软件外包公司)大。软件外包公司的人力成本在80%以上,基本是人堆出来的活,但CRO公司的制造成本基本是30~40%,占剩下的30%,所以CRO公司对人员成本的敏感度在业内是比较弱的。

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财力和事件。制药公司可能需要超过65,438+00年的时间和超过65,438+00亿美元的投资才能将药物化合物从发现阶段推进到商业批准阶段。这个过程也充满了风险,美国目前处于发现阶段的药物化合物获得商业批准的平均成功率不到0.01%。药企逐渐与CRO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降低药物研发相关的整体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专业知识,定制开发执行效率。外包服务种类繁多,有助于提高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实施效率,并在最重要的药物开发挑战中为制药公司提供定制化和科学的研究、分析和开发服务。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降低风险,外包给可靠和有信誉的合作伙伴可以降低与药物开发相关的整体风险。

R&D主要分为发现、临床前试验和开发、临床开发(如I-III期临床研究)和批准后临床研究(如IV期临床研究)四个阶段。我们先来看一下科普。一般在发现的早期,在药物发现阶段,研究服务更多地侧重于识别潜在的有效化合物和先导化合物,以供进一步测试,作为进一步研发的候选药物。需要药物发现、目标和先导化合物识别、目标生成和优化。在第二个临床前阶段,主要的研究、分析和开发服务包括研究这些候选药物在生物基质中的相互作用,研究候选药物如何通过和影响活体,研究药物和最终药物的药物活性成分,药物的设计和剂型,通过分析和开发提高对药物及其功效、疗效和毒性的科学认识,从而优化候选药物,进一步进行人体试验。接下来进入临床阶段(I-III期及获批后)。在临床阶段,服务包括临床试验材料的生产(例如,给予人类试验参与者的药物的胶囊或液体版本)、健康志愿者和/或患者的专业临床试验、统计数据生成和分析以及监管提交协助(例如,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鉴定)。提供生物分析和生物识别服务、I、II和III期临床试验和数据管理、生物等效性研究、化学、制造和控制服务。说到注册,需要注册申请,两次申请(比如美国和中国)。临床试验成功后,合同研究机构可以通过提供注册和申请服务来协助其客户进行药物注册。

2

CRO的崛起

因为美国较早进入药物研发阶段,CRO的崛起实际上是产业升级的产物。1993~2008年期间,仿制药进入收获期,仿制药大量上市,廉价仿制药市场份额快速增长,行业进入高增长期,但同时也给创新药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降低药企R&D成本的背景下,给CRO带来了商机。作为外包R&D辅助机构,可以有效分散新药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潜在风险,效率比药企自己进行临床试验可以缩短20~30%左右。因此,为了降低公司需要承担的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很多药企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完成药物筛选和R&D,那么他们会将R&D外包给CRO公司。行业龙头坤泰、考恩斯都是在这个时期高速发展的。目前全球市场份额(2017的数据)为老大哥坤泰13%,考恩斯6%,PPD 6%。

国内进程较慢。从历史上看,仿制药在中国医药市场的份额大于在全球市场的份额。2018数据显示,中国仿制药市场规模达103亿美元,占中国医药市场总量的44.5%,而仿制药占全球医药市场的33.0%。预计到2023年,中国仿制药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377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0%。未来五年(2018 ~2023),在鼓励创新专利药发展的政策下,专利药的投入有望增加,其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以同期7.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1844亿美元。

但是,目前全球都进入了研发的快速发展期,2018年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总支出为1740亿美元。预计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5%,2023年将达到21680亿美元。2018年研发支出占全球医药市场总收入的13.7%。

美国药企的研发支出是全球最高的。2018的数据显示,美国药品研发总支出为736亿美元,占全球研发支出的40%以上,占美国药品总销售收入的15.0%,高于全球13.7%的比例。随着各种新疗法的发现,创新药物的研发支出将不断增加。随着中国对创新政策的日益重视和相应法规的出台,国内R&D的进展也在加快。2018年,中国医药研发总支出为174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增至493亿美元,2018年至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31%,与全球水平相当。

CRO是一个棘手的行业。从早期的药物发现到商业化,各个阶段都可以进行与CRO的定制化合作,但这是近几年的趋势,药企更倾向于与CRO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国内CRO规模从2065,438+04年的265,438+0亿美元增长到2065,438+08年的55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增长到65,438+0,965,43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3%。CRO对国内研发支出的渗透率从2014年的26.2%提高到2018年的32.3%,预计2023年将提高到46.7%,低于同期全球49.3%的渗透率。近年来,2016的一致性评价发挥了很大作用,因为一致性评价意见旨在淘汰未完成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监管标准高导致对高质量生物等效性和生物分析合同研究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为很多药企缺乏现有的生物等效性数据和内部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能力。那么在目前带量采购的冲击下,药企仍然需要在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下控制研发支出,因此市场对CRO的需求更加强烈。

在狂澜,领先的收入

在行业高速发展的重塑期,观点依然是领先梯队机会更大。国内合同研究机构前三名(按营收)分别是WuxiAppTec、Pharmaron、Tiger(根据2018的数据)。CRO公司也有不同阶段的研发,比如临床前创新药,主要是药明康德、赵岩新药、石爻科技。在临床阶段,如果是国际多中心诊所,主要会被外资垄断,包括昆泰、Covens、PPD等。,而在中国,创新药主要是虎药、诺斯罗普、凡根、东润等。

3.1药明康德

大家都很熟悉药明康德,它是CRO在中国的绝对领导者。以2017营收计算,药明康德是亚洲最大的药物研发服务平台,占比1.1%,国内第一,市场份额占比8.3%(录得营收165438+)公司母公司仅为投资控股公司,不开展具体业务。其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和孙公司开展。其中,在CRO领域,临床前服务主要由中国的子公司上海姚明、苏州姚明、天津姚明和武汉姚明承担,临床服务主要由子公司上海捷诚、上海金石和汇源生物承担。CMO/CDMO业务主要由其子公司何权制药承担。2018年至2019年,公司各季度营收均保持20%以上的同比增速。2019Q1公司实现营收27.7亿元,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33%,扣非后净利润4.99。目前,公司拥有36家境内控股子公司、29家境外控股子公司、2家分公司和6家参股子公司。其中临床前R&D业务65,438+00,临床R&D业务4,生产过程服务5,股权投资65,438+05,覆盖新药R&D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2018财年,公司在中国区的实验室服务收入为51.13亿元,同比增长24.09%;CDMO/CMO服务收入26.99亿元,同比增长28.00%;美国实验室服务收入654.38+0.204亿元,同比增长6.10%;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64.17%。

中国区的实验室服务涵盖小分子化学品发现、研发的所有阶段,为全球客户提供合成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生物分析服务和检测服务等一体化相关服务。目前,公司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经验最丰富的小分子化学品研发团队之一,每天进行7000多次化学反应。公司还不断提升平台的技术能力,包括基因编辑、肿瘤免疫、DNA编码化合物库、生物催化、流体化学、喷雾干燥、热熔挤出、纳米悬浮等技术手段的开发和应用。2018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很多新药获得了FDA的突破疗法、孤儿药资格,以及FDA的“快车道”认可。

通过其控股子公司何权制药,该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小分子新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服务(CDMO/CMO服务)。何权是中国首家通过美国FDA创新药物预批准检查的化学药物工艺研发和生产平台。同时获得美国、中国、欧盟、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药品监管部门批准,为上述国家和地区提供创新。

原料药和GMP中间体的商业生产。期间,公司常州工厂第一次通过美国FDA现场审核(未收到483表),金山工厂第二次通过美国FDA现场审核(未收到483表)。

美国的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CDMO服务以及医疗设备测试服务。公司主要通过在中国和美国高度整合的生产基地,提供GMP细胞治疗的研发和生产服务,以及基因工程细胞治疗产品和载体的研发和生产服务。细胞和基因治疗服务包括相关产品的工艺开发、测试和cGMP生产。目前,公司在美国费城新建的15000平方米R&D实验室和GMP生产工厂已陆续投入使用。

总体而言,药明康德依托CRO业务,延伸了整个药品链服务,包括临床CRO、临床CRO、CMO等。因为CRO公司的特殊性,不能像药企一样自主研发销售,所以公司投资了很多初创公司。目前PE(TTM)A股42倍,港股29.1倍,受益于当前创新药浪潮和各项政策的支持,以及龙头公司的发展。

3.2老虎药

老虎医药是CRO在临床阶段的领导者。2018财年,公司录得营收23亿元,同比增长36.37%,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长56.86%,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48.83%。2019Q1公司实现营收6.09亿元,同比增长28.69%,归母净利润146万元,同比增长51.7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2元,同比增长6655。

公司业务基本覆盖临床研究全产业链。在临床前阶段,公司可以提供生物分析、CMC、BE测试、PK/PD分析等服务。在I-IV期临床试验中,公司可提供临床试验项目管理与实施、医疗文书撰写、临床监测、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中心影像、样本物流与中心实验室的冷链运输、药物警戒、SMO等服务。此外,公司还可以提供产品注册、医学翻译、GMP认证、培训和检验等服务,以及医疗器械从临床前到上市后的一体化临床服务。

2018财年数据显示,全年收入和利润增速大幅增长。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临床I-IV临床及注册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43.7%,BE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2%,受手费剥离影响。;临床研究咨询服务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44.6%,其中号系增长28.5%至3.2亿元,SMO增长57.2%至21万元。泰格药业也做了很多投资,有近65,438+000家创新药企。2065,438+08年投资收益达到65,438+0.19亿元,同比增长65,438+023%。2065,438+09年一季度投资收益0.43亿元,同比增加65,438元。近年来,公司通过收购、自建等方式设立了13海外办事处,增加了海外业务。

总结

先头部队的估值并不便宜,但在政策频出的环境下,CRO将是一个很好的避险行业。由于创新药物的兴起,CRO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行业整合中,逻辑不变,龙头是更确定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