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0变慢了吗?
以我们厂家电脑的PC端为例。我们将USB3.0端口USB闪存驱动器插入我们的USB3.0计算机端口。他们的传输速度有多快?
答案是:传输速度理论上是625MB/s,实际上是500MB/s。
可能有人会问,“500MB/s,这个有点夸张。同样是USB3.0的u盘,我的文件传输速度从来没有超过70MB/s”。
根据规范的理论指导,USB2.0的最大传输带宽为480Mbps,而USB3.0高达5.0Gbps。
USB3.0使用差分信号传输。什么是差分信号?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传输信号。以USB2.0为例,USB 2.0的最大传输带宽为480Mbps。要达到480Mbps的传输速率,USB 3.0传输的差分信号的工作频率必须是240MHz,需要2.5GHz的差分信号频率才能达到5Gbps的传输速率。但实际上,工作频率高容易产生信号干扰。USB3.0是扩频,不再是简单的2.5Hz(部分USB 3.0线规格对7.5GHz有要求),所以按照固定的2.5Hz计算并不准确。
换个说法,我们从单位换算的角度来考虑一下。1Gbps是多少Mb/s?首先结论是:1千兆/秒= 125兆/秒。下面是计算步骤。
#先搞清楚Gbps和MB/s的概念。# Gbps表示每秒千兆,MB/s表示每秒兆字节。1字节= 8位1位= (1/8)字节1位= 0.125字节1兆字节= 1000000字节1千兆位= 10000000位1千兆位=(10000
所以5 Gbps = 625mb/s .但是记住这个转换后的速度,所有条件都只局限于USB3.0规范下的理论值。PC和硬件厂商在实现USB3.0规范时,由于传输方式和固件损耗等原因,往往会低于该技术规范的理论值。
首先说说传播方式。USB3.0在传输编码阶段采用8b/10b编码。什么是8b/10b编码?
8b/10b编码是IBM的Al Widmer和Peter Franaszek在1983年提出的,应用于ESCON,后来获得专利。目前,它被串行总线广泛采用。2008年发布的USB3.0规范也明确采用了8b/10b编码。
8/10b编码将8位数据编码成10位数据进行传输,有两个好处。
为了避免传输高速数据时单独传输一个高频时钟信号,容易造成EMI(电磁干扰)问题。8/10b技术也对时钟信号进行编码,从而避免了这个问题。发送的“0”和“1”的个数基本相同,连续的“1”或“0”不超过5位,每5个连续的“60”。然而,当链路超时时,DC偏移不会发生。通过8b/10b编码,可以在接收端正确恢复传输的数据串。另外,一些特殊码(PCI-Express总线中的K码)可以帮助接收端恢复,可以在早期发现数据位的传输错误,防止错误继续。简单来说,从最初的编码阶段到最后的解码阶段,实际数据只占80%。严格来说,从实际传输的有用数据来看,实际传输速度应该是625MB/s的80%,也就是500mb/s..
第二是固件丢失。硬件接口差异等损耗也会大大降低这个传输速度。比如电脑端口USB2.0,u盘USB3.0,所以文件的传输速度也会因为端口而降低;电脑盘固不固,移动硬盘固不固,都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