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高速公路的时候,为什么要在路基下面铺轮胎?有什么意义?
角落里堆放着大量的废轮胎。如果它们长期得不到处理,这种环境污染被称为“黑色污染”,危害很大。废轮胎不仅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附近水源和土壤,还会因老化塌陷和火灾释放有毒物质,危及人身安全。废弃轮胎的处理是一个公认的环境问题。为了处理这些废轮胎,各国绞尽脑汁。其中一部分作为燃料燃烧,一部分热解获得炭黑等副产品,一部分用作消音墙和缓冲墙,一部分用于制作塑料地板,一部分用于处理后生产新轮胎。当然也用作建筑材料和路基、防波堤、礁石等。这里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将其破碎成粉末或颗粒混合沥青铺路,另一种是直接切割后作为路基使用。这两种方法在美国都被使用。现代废旧轮胎是由纤维、钢材和各种硫化橡胶组成的复合产品。回收需要很多处理程序,成本很高。在橡胶轮胎市场低迷时期,几乎是亏本生意。
所以美国人并不讨厌直接用它做路基,可以直接帮助美国每年消耗数百万的废轮胎,甚至为此申请专利。花岗岩建筑公司、FNF建筑公司和草原谷公司都是美国混合铺装技术的代表。所以,完全是环保的需求推动了美国用轮胎铺路的现象,而不是主动发明了这项技术。当然,用废轮胎铺路也不是一件硬着头皮的事,否则一开始就会落得珊瑚礁一样的下场。在道路中填埋废旧轮胎,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优点和可行性:在道路的长期使用中,由于车辆的反复碾压,特别是低端货车等一些重型车辆的通行,以及温度的影响和自然环境的侵蚀,很容易破坏路面,在表面留下一些凹凸不平的坑洼和裂缝。这些坑洼和裂缝不仅会影响驾驶体验和安全,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伤及路基,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而在一些重型车辆较多的路段,定期的道路修复工作无疑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在道路建设之初就提高道路的抗压能力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美国人想到的是在路上装一个像房子一样的“骨架”,大量的废弃轮胎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美国工程师将废轮胎切割成易于排列的形状,然后用砾石填充再铺上沥青,并为此申请了技术专利。事实证明,这种有“骨架”的道路极其坚固,不仅比普通道路坚硬一倍,还能承受每平方米150吨的额外荷载,还降低了75%的养护成本。用废轮胎填路面大大节省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平均每立方米可以减少30%的混凝土用量,成本在20美元左右。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是将废旧轮胎粉碎成粉末、颗粒或碎片,然后掺入沥青或建筑垃圾作为道路填料。
以中国何达高速公路为例,轮胎与附近隧道开挖产生的碎石和土壤混合,并压入路基。然后用“橡胶沥青”技术将废旧轮胎粉碎,加入各种高分子改性剂,在高温下与基质沥青反应,生产出一种用于铺设路面的改良沥青胶结料。这条路不仅节约资源,基本不用从外地取材,而且耐用,前十年基本免维护。美国每年有超过6.5438+00亿个轮胎,用于混合动力道路建设。掺废轮胎的道路不仅重量轻、保温性好、透水性和压缩性好,而且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牢固性和韧性,降低了行驶噪音,节省了大量材料,消耗了大量废轮胎,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使用这种技术也有缺点,就是路面容易积温,甚至会引起火灾,但是减小橡胶颗粒的尺寸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中国很早就开始回收废旧轮胎,但截至目前,仍有5%的废旧轮胎长期堆积,无处利用,比国外先进国家低三四个百分点。这不仅是技术上的落后,也是相关机构设置和法律定制上的不足。欧美等国家对废旧轮胎的利用,不仅途径更加广泛,技术领先,在管理上也值得借鉴。政府很好的衔接了轮胎生产者和生产者的关系,也会对回收废旧轮胎给予补贴,从而保证轮胎回收行业的良性循环。我国处理废旧轮胎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规模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比较分散,基本属于半公益事业,仍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