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科技服务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郭雯铁城狄晓燕

■权威观点

科技成果转化源于特定的经济制度。

科技成果转化是中国特有的词汇和现象。回顾历史,科技成果转化源于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在中国工业化和集中力量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历史性作用,适合中国当时的情况,但计划经济研发和生产两条线的体制也存在严重弊端。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5科技体制改革,我国的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基本集中在国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直接组织实施科技项目。行业研究所由政府直接管理,也可以说是政府的一部分,其R&D和运行经费、物资、设备、人力完全由政府按计划分配;它的研发任务不是来自企业,而是来自政府管理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每年向科研院所下达科研计划,科研院所每年向政府上交科研成果。

另一方面,企业只是完成政府下达的生产任务,并不反映市场需求。因此,企业基本上不从事科研和新产品开发,也没有R&D部门,如果有技术需求。要上报行政部门,主管部门汇总处理各企业的需求,再下发到相关科研院所。科研院所根据传达的“需求”进行研发,然后将研发成果上报主管科研部门,主管科研部门将研发成果传递给工业管理部门,工业管理部门再发放给企业。科研部门和企业没有直接联系。经过政府部门的采集、加工、沟通,在多环节“传递”的过程中,需求与供给很难精准匹配和对接。导致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企业不搞研发,科研院所的研发不直接反映企业的技术需求。大量的科研成果难以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导致大量的成果需要转化,有些永远无法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质是R&D脱离生产的体制。

综上所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长期不高的原因在于R&D与生产分离,先R&D,后转化,再应用推广的体制机制。

科技成果的转化反映了大量R&D成果的现象,包括技术和材料、产品、专利、论文等。不能用于生产。为了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成果,需要一系列的后续开发,有些后续开发后无法使用;后续开发后能用于生产的叫转化,否则叫不转化。科技成果转化量大的时候叫转化率高,反之就叫转化率低。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量成果需要转化?既然不能直接用于生产,为什么还需要大量的研发?如果不断产生大量需要转化的成果,无论转化多少成果,转化率都会很低;如果成果转化库越来越大,成果转化越多,浪费越多。

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最终会被技术商业化的概念所取代。

随着改革的深入,R&D与生产脱节的问题终将得到解决,大量需要转化的科技成果必将消失。当时有没有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应该说,体制机制意义上的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没有了。因为既然R&D和生产已经结合了,没有需求就不可能有R&D,当然也就不可能有转型。但如果抛开体制和机制,从形式上来说,这个问题还是存在的,而且会一直存在。这些是指基础研究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是没有市场目标的研究,但其研究成果可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将具有市场前景的基础研究成果推向市场,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仍然需要后续的开发,或者说“转化”。但是,这里的转化不同于R&D与生产分离的“科技成果转化”。国际上通用的称谓是“技术商业化”,有些国家称之为“技术管理”。因此。当R&D与生产分离的体制机制被消除,长期困扰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将成为历史,技术的商业化将取而代之。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这也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根本途径。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规划体系

政府科技计划分类改革。区分科研计划和创新计划。科研计划面向基础研究,以自由探索为目标。评价标准是一流的科学理论和一流的科研人才,而不是专利、技术、利润等经济指标。创新计划以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为导向,以市场应用为目标,评价标准主要是经济效益,而不是论文、著作等科研指标。

按照企业需求的优先顺序安排创新项目。改革先R&D后产业化的R&D模式,在R&D的起点引入终端用户,以企业需求为创新项目的源头,采用项目法人机制运作R&D项目,将R&D、生产、管理融为一体。对于没有企业用户的项目,我们会坚决拒绝立项,从而淘汰大量需要转化的成果,而不是在这些成果出来后再增加转化资金。

支持性技术的合同研究和开发。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R&D机构基于用户需求进行* * *技术合同研发,政府的创新计划项目将提供配套资助。* * *技术判断标准是强外部性,在经济形态上是强企业伙伴关系、产学研伙伴关系、公私伙伴关系。* * *性技术的R&D契约包括了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而不是为单个企业的竞争而签订的R&D契约。

建立技术商业化体系

建立技术商业化体系的核心是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业是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创新服务的行业。目前,科技创新服务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科技创新服务业主要指科技中介机构或技术转移服务业。随着科技创新服务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大量科技创新服务活动从传统的生产和科研活动中独立出来,催生了技术开发服务业、技术转化服务业和创新能力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支撑着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辐射带动着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日益凸显,建立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具有战略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