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福是我国著名的蔬菜育种专家。

从“六五”到“十五”,他一直在承担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和省市项目。目前主持和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黑龙江省重大和重点项目、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黑龙江省良种工程、哈尔滨市重点研究计划等8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到654.38+0.5万元。项目和课程名称

(IssueNo。)项目源项

开始和结束时间的负责人

(姓名、专业

技术职务)科研经费(万元)外向型优质抗病番茄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02a aa 207013-5) “863工程”2002.1 ~ 2005.438+02李景富教授28.0番茄新品种东农709育种及繁育技术研究“863工程”5.6李景富教授10.0番茄新品种东农710“863工程”2004.8 ~ 2005.10李景富教授 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2.7 ~ 2004.7李景富教授25.0番茄雄性不育机理及不育基因转化系统研究(C065438) +0-03)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 ~ 2004李景富教授2.5优质耐贮番茄新品系选育黑龙江省良种项目2003.12 ~ 2005李景富教授10.0示范专 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项目2005 ~ 2007李景富教授20.0番茄红素育种材料创新与加工番茄新品种选育(10551.2.005)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4.438+0 ~ 2006.12李景富教授5.0出口与温室专业。优质多抗番茄新品种的选育(2004AA6CN157)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项目2004.6 ~ 2008.12李景富教授6.0番茄重要基因的克隆与验证——重要功能基因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2006 aa 1016)“863项目”2006.6+08+02 ~ 20606.56565466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12 ~ 2010李景富教授22.0蔬菜种质资源创新品种选育及安全生产关键技术(GB 0611)“十一五”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2006.1 ~ 2008.12李景富教授65438 高产系列专用番茄品种示范推广(2008GB2B200085)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2008 . 04 . 01 ~ 2010.12.01李景富教授70番茄优质多抗、高产多基因聚合技术研究及品种选育(2007 AA10Z65438+ 获奖年份:1,番茄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多抗高产系列专用新品种选育推广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早熟优质抗病高产番茄品种东农704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 1995 3抗烟草花叶病毒“黄爱”番茄亲本的选育及系列红果杂种一代选育利用三等奖四等奖1990 4中国番茄病毒原鉴定与抗病毒筛选创新与利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5优质多抗高产番茄新品种选育及高效育种技术研究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早熟、优质、抗病、高产番茄新品种东农704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1993 7东农702早熟、抗病、高产番茄新品种东农702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1989 8东农702选育推广 2008-9年,东农704番茄新品种选育推广,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重大科技效益奖,1997先后选育出适合不同熟期、不同用途、不同栽培方式的东农系列番茄新品种。东农70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10,711,712,713等等。

1,育种方法和材料的创新

选育新品种采用多亲本杂交、回交等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方法,筛选创造了200多份抗病、抗逆、抗病鉴定技术、转基因技术和优质基因聚合的育种材料。育成的东农系列早熟新品种均为从美国引进的带有Tm-2 nv基因的品种,该基因含有黄化基因作为标记,与Tm-2紧密连锁,配合力高,抗TMV,苗期即可识别假杂种。通过多亲本杂交和回交将Tm-2 nv基因转入我国优良品种,育成矮粉T和矮黄T亲本,是我国番茄育种的一大特色和创新。在番茄雄性不育系研究中,成功育成了一种结合位置不育和功能不育的新型雄性不育系,这在世界上尚属首例。此外,利用晚熟突变基因rin和nor创造出货架期长(可达90 ~ 150天)的优良育种材料,将替代以色列、荷兰、法国等国的优良品种,迎接中国入世的挑战。

2.番茄新品种东农702和704是我国早熟育种的突破。

东农702是我国第一批番茄杂交种。它是由早熟品种早粉2号与黄爱T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早熟、高产、抗病等优点。东农702在全国第二轮番茄区域试验早熟组排名第一,被全国批准为国家品种。该品种的选育创造了黑龙江省和东北地区温室番茄栽培的历史,改变了我国北方温室作物的种植结构,打破了保护地黄瓜种植的垄断,获得了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抗TMV亲本黄爱的选育和红果系列杂交种的选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东农704是通过多亲本杂交、回交等显性育种方法育成的早熟、优质、抗病、高产番茄新品种。它整合了多个基因,双亲都具有苗期标记性状,可在苗期鉴定假杂种,解决了杂种纯度低、鉴定准确率低、成本高的世界性难题,正反交均可应用于生产。该品种在第三轮全国番茄区域试验中,经五项指标综合评价,位列早熟组第一,被定为国家品种。它的选育是我国番茄早熟育种的突破,促进了我国北方和长江流域保护区番茄栽培的发展,获得了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是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历史上唯一的蔬菜项目一等奖。1995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国家科委列为九五期间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仅二菜)。1997获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哈尔滨市重大效益奖。

3.育成了出口罐装的东农706、709、711、712、713等番茄新品种,解决了罐头厂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使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俄罗斯和东南亚。同时,他们的种子出口到俄罗斯,尤其是新育成的东农70。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篇,多篇文章被国外引用和摘编,副主编并参与编写教材2部,撰写蔬菜良种繁育技术和最新番茄栽培技术科普著作3部。

出版作品:

1.《中国番茄》,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主编。

2.《番茄遗传育种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主编。

3.现代蔬菜育种,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副主编多次获得科研成果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黑龙江省省长特等奖1,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重大效益奖1等多项奖励。

1992,获国务院政府津贴,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5获黑龙江省杰出中青年专家、哈尔滨市杰出贡献者称号。2001获黑龙江省政府农业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获黑龙江省第九届劳动模范称号。获得专利:

耐贮运价长、抗病性强的番茄品种栽培方法(ZL03132637.4),发明专利,2006,第一名。

专利申请:

番茄雄性不育系的培育和保存方法(2007 l0072363.6),发明专利,2007,第一名。

番茄长柱头型高温敏感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杂交制种方法(200910071292.7),发明专利,2007,第一名。

栽培品种:

东农70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10,711,712和713。